【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传播文化科技的拓荒人

做传播文化科技的拓荒人

——记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韦宗炳

通讯员 杨颖霞

58岁的韦宗炳,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3年,他成为宜君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专业课教师。后又历任团市委委员,县科协委员,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全民教育、家庭教育、继续教育培训讲师,是宜君县宜民讲习所主要成员之一,参与创建了宜君县继续教育——宜民讲习所乡村课堂,打造了“扶贫启智,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的全民教育特色品牌,建立了宜君县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网络。2020年,他又被授予国家和省级“百姓学习之星”荣誉。他不仅是学生的知心老师,也是传播精神文明的光明使者,更是传播文化科技的“拓荒人”。

宜君县地处相对偏远,经济和教育相对滞后,韦宗炳深知教育贫困、精神贫困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本源头,扶志、扶智、扶技,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更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2018年,宜君县委宣传部依托县职教中心发起了全民教育提素质活动,做出了组建宜君县宜民讲习所乡村大课堂的决定。随后,在宜君县教科体局成立了宜君县宜民讲习所办公室,韦宗炳自然成为讲习办的不二人选,参与组建了县、乡、村三级128个宜民讲习所,当时注册学员10071人,并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

宜民讲习所自运行以来,紧紧围绕提升国民素质的目标,每月开讲一次,每节课都以不同地方的歌曲、自制电影、自制微视频的形式,以讲政治、讲政策、讲文明、讲法律、讲县情、讲文化、讲卫生、讲技术“八讲”内容为重点实施移动视频授课。为了达到广大群众乐于接受,感动人心的效果,韦宗炳每月多则5天,少则3天坚持下乡采风,挖掘素材,每期微电影都展示了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和新鲜事,并在各村组轮流选拔义务演员演自己的故事,有效集中了关注点,群众看了十分“过瘾”。同时,他在微课视频制作中也想了很多办法,要求每个乡土专家灵活串联“八讲”内容,并尽量采用地方语言,做到深入浅出,坚持通俗化、时效化、实用化,每月按时将微电影、微课视频派送到全县十个乡镇117个行政村集中收看,或利用宜民讲习所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便于大家在手机上随时观看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广接地气、方便快捷的教育形式,赢得了广大城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青睐,吸引了宜君百姓的眼球,有力地占领了农村文化市场,凝聚了人心,搭起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平台。

宜君县宜民讲习所是韦宗炳实现农民“耳聪目明”心愿的平台。为了推进宜讲办工作进程,韦宗炳创造性地把行政意图和教育意图相结合,建立了“三册四库一号”即:学员报名册、听课考勤册,奖品兑现统计册;考核奖励机制库、乡土专家讲师库、音像资料收集库、志愿者演员库和宜民讲习所微信公众号。他是宜讲办工作人员,也是节目主持人,既当管理员又当演员,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既是身边好人的推介者又是文化自信的传播者。

宜讲办原计划配备5个人,但由于人员抽调困难,他一人就干了4人的事情。几年来,他下乡进村风雨无阻,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日,晴天忙,雨天更忙,因为农民的空闲正是宜讲办继续教育的时间点。有时为了微电影的场景,他不惜百里奔波,等星星、待月亮、盼黎明,为了制片效果常常露宿街头,驻扎山林,因此,韦宗炳连年被宜君县委宣传部、县扶贫指挥部、县教育局评为“爱岗敬业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宜君县宜民讲习所乡村课堂开讲以来,推出微电影14部、微课视频14期91节,推介村优秀第一书记3人、先进支部书记5人,省级“身边好人”2人,直接受教育人数达7万余人次,微信公众号在县域内点击率达几十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农民的业余生活,加快了宜君县脱贫攻坚的步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幸福感,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农民日报》《凤凰卫视》《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铜川日报》等媒体还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此外,还获得了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形成了宜君县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特色品牌,成为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点工程。几年来,宜君县交通事故出现了负增长,违法案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打麻将的人少了,学习的人多了,广场文化活动品位提升了,群众看手机的内容变了,群众素质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韦宗炳为了教育这个神圣的职业倾尽了一生,他以“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人生格言践行着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传播正能量的心愿,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