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 共建无结核健康校园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加上学习负担重等因素影响,一旦感染结核杆菌,很容易发生结核病。加之学生间相互接触密切,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很容易造成结核病的传播流行,同时学校注重教学,对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个别老师或学生隐瞒病情,不能及时隔离治疗,这些都可能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

学校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区域,常规防控要落实“四个健康”即“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监测、健康环境”。

健康教育就是要强化对师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倡导师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师生在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患者后,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得了传染性肺结核,应该休假或休学,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复学需持结核病定点医院的诊断证明。

健康体检就是要落实健康体检工作,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学校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将体检结果及时报送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

健康监测就是认真落实日常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学校一旦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要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健康环境就是要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对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健康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风险。

学校出现肺结核散发病例,应做到“五早二精准”,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筛查,对病人实行精准治疗管理和休复学管理”。一旦出现疫情苗头,要迅速果断科学处理,严防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及时就诊,鉴别是否为肺结核。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省、市、县区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等均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1.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2.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3.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