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服务润民心

文化志愿服务润民心

本报记者 吴洋凯

“春雨工程”铜川文化志愿者走进三江

“秋高气爽枫叶红,歌声嘹亮震耳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北京,喜讯传到了百姓中,欢天喜地来庆贺,好像都把新年过……”春节临近,市群众艺术馆排演大厅锣鼓铿锵有力,竹板清脆悦耳,几位文化志愿者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陕西快板节目《十月喜讯传家乡》,积极筹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基层巡演”活动。

自2015年起,我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在社会各界广泛招募志愿者,组建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几年来,我市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构建起市级、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其中市级文化志愿者在册5600人,文化志愿团队19支,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过80次。为了管好、用好这支队伍,我市不断加强对文艺志愿团队的培训管理,通过搭建文化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发布各项文化志愿服务政策信息,及时宣传全市文化志愿活动开展情况。实施服务时长与效能评价,每年对优秀文化志愿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等方式,让文化志愿服务朝着品牌化、精细化、便利化、常态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几年来,各志愿服务队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丰富活动内涵,提升和优化服务品质。通过精准区分服务对象和类别,推出了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农民工、贫困人口等群体进行文化帮扶的“春风送暖”文化关爱活动,针对春节、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的演出组织、排练、辅导的“广场文化动力”志愿服务,针对基层社区、农村、校园开展艺术普及教育的“百姓艺术课堂”志愿服务,还有针对广大城乡摄影爱好者提供技术支持、策展服务及针对广大群众提供摄影服务的“360°看铜川”摄影志愿服务活动等;根据艺术门类分设“星河合唱团”志愿服务队、“义写义画”志愿服务队、“戏曲提升班”志愿服务队等;围绕群众需求特设“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精准扶贫”文艺培训服务队等。通过对全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集约化管理、项目化运营、“菜单式”供应、“订单式”配送,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人才要素与智力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做好本地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我市还积极参与“春雨工程”“阳光工程”等国家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远赴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在实施文化走亲、文化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文化交流融合,共同促进双方文化发展。

2020年11月30日,铜川市文化志愿者团队携“360°看铜川”摄影展览、摄影大讲堂和“秦风秦韵”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赴广西三江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其中“秦风秦韵”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包含国家级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中的拉胚、刻花,省级项目宜君剪纸、耀州面塑、金属錾雕技艺,市级项目耀州泥塑、耀州烙画、宜君农民画等7项特色非遗项目,通过图片、非遗实物展览与技艺绝活展示,三江侗族同胞了解了铜川民俗风情与历史文化。“360°看铜川”摄影展览与讲座,用120幅图片讲述铜川历史人文特色与城市转型发展进程,重点展示了铜川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喜人成果,受到三江侗族同胞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颜玉俊说:“‘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搭建的内地与边疆文化帮扶交流平台。铜川市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我们的文化志愿团队先后赴浙江丽水、青海玉树、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宁夏银川等地开展文化交流展演活动,不断扩大陕西、铜川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实际行动履行了文化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

文化沁润民心,志愿彰显风采。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铜川各项文化志愿服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类众多,吸纳了广阔的社会资源,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效促进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切实增强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铜川连续四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