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铜川:一抹“志愿红” 扮靓文明城

铜川:一抹“志愿红”   扮靓文明城

本报记者 朱敏

表彰最美志愿者

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志愿服务把文化送进千家万户

公交志愿者搀扶老人下车

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义务劳动

志愿组织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添砖加瓦

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宣传

“绿丝带”志愿服务队接送高考学子

在铜川,活跃着这样一支公益组织,从身边点滴小事,到融汇爱心洪流,他们用一颗跃动着爱的心,完成着爱的传递,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快乐着自己,它就是N+1爱心助学协会。“我将以身作则,进一步拓展协会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志愿指导,带动更多的人崇德向善,让好人之城更有温度。”协会会长何娟妮说。12年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何娟妮,把自己成长中得到的帮助转化为帮助别人的动力,成为“好人之城”铜川的一面旗帜,先后获得“陕西省巾帼优秀志愿者”“陕西省慈善志愿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她又被评为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

12月10日,陕西省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表彰了2020年陕西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铜川市7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榜上有名。其中,最美志愿者5名、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个。此外,会议还发布了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项目,铜川市4个项目被推选为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项目。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2个、社会服务类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个。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在文明创建、重大节庆、文体活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抗灾救援、扶老济困等方面,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追赶超越作出了积极贡献。

无私奉献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志愿者,一个响亮的名字,在这个名字的召唤下,各行各业的人们怀着同样的情怀聚集在一起,散发着光和热。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上,巾帼志愿服务“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青年志愿服务者书写“最公益最青春”的风采,老年志愿服务者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学生、社区群众、企业职工、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的加入,让志愿服务的队伍变得越来越壮大。

在铜川,无论是扶贫帮困,还是助医助学,无论是活动服务,还是邻里守望,有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多年来,一直坚持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文明交通劝导、常年免费为老人修脚等志愿服务工作的张兰;持续参加“七彩夏令营”等支教活动,发挥自身所学专业和特长,给贫困孩子们带去一节节生动艺术鉴赏课的宜君新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成员韦李杨;先后投身于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关爱孤寡老人、关心孤残儿童、抗疫防控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成为助人为乐榜样的退伍军人刘军……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的志愿者们早已把志愿活动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让爱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志愿者袁建平在第一时间捐了3万余元的医用口罩,在他的带动下,众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用那一抹鲜艳的志愿红温暖了文明城市的万千人心。6月2日,袁建平被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同时入选“全国最美抗疫人物”。全市广大志愿者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监测点值守、秩序维护、环境消杀、心理疏导、快递代步等9大类别志愿服务活动,约18万人次的志愿者用行动描绘出文明城市的别样底色。目前,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网络,志愿者们按“菜单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和99%的村庄。

内容丰富 志愿服务项目深入人心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

近年来,铜川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内容日益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参与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多,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志愿者按规章有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按照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设计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跟着项目走,项目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覆盖到哪里,成为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铜川市N+1爱心助学协会会长何娟妮的办公室墙壁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八个大字遒劲有力,这八个字就是何娟妮一颗志愿心、十二年公益路的真实写照。在多年的爱心救助和帮扶中,何娟妮发现受助学生中留守儿童多,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陕西各地包括铜川山区的留守儿童,让孩子享受到童年的快乐时光,她积极和爱心企业联系,自2012年起连续举办“山里孩子看城市”夏令营活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公布的“2019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暨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名单”中,“山里孩子看城市”公益夏令营项目当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08年以来,何娟妮组织带领团队开展“一对一”助学、“暖冬爱心包裹”、净水安全计划、“守护光明、保护视力项目”等系列公益活动,惠及陕西学生万余名,资助特困家庭2000多户,爱心资助500多万元。

针对辖区大量下岗致贫人员,多数家庭文化程度有限,也没有经济能力送孩子去辅导班,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2016年,印台区三里洞新建社区利用社区现有场地和资源,组织开展了“红领巾家教团”志愿服务项目,由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组成。“红领巾家教团”自开班以来,先后开展了手工、儿童画、国画、书法、手工折纸、剪纸、英语、科普等课程约90余期,服务青少年600余次,深得辖区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同时探索推出社区+社会组织模式,和印台区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夏令营,开展读名著系列活动。

苏陕扶贫协作企业毛绒玩具厂有40多名女职工的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共青团宜君县委于2019年4月,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一处公益性、综合性服务场所——小熊成长屋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招募志愿者60名,他们都是来自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大学生。志愿者为4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前往学堂后面的阅览区进行阅览,放学后的下午时光,他们都在充实快乐中度过。小熊成长屋不仅对孩子们进行看护和学业指导,每周还会对孩子进行绘画、书法、象棋、剪纸等方面兴趣爱好的培养,后期还开展了我是小小主持人、安全自护、文明礼仪、志愿者关爱行动、读书会及红色教育、军事拓展、研学旅行等夏令营活动,不但让学生家长省了一笔兴趣班的培训费,还让孩子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带给孩子们更快乐的课余体验。

近年来,我市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中,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服务领域更加广泛。耀州区东站社区“回汉齐动手护我漆水清”项目,王益区大同路社区“绿色祭扫移风易俗”项目,宜君县税务局“心语心愿”关爱留守儿童、助学兴教项目,新区长丰社区“送文化进小区”项目,铜川燃气公司“小红帽燃气安全进万家”项目,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三下乡”项目……志愿精神使这座城市更和谐、更温暖、更文明。

利民惠民 新时代文明实践织就文明梦

“今天的参观,让我很受触动,感觉自己一个人做好事力量太小了,我要加入志愿服务队,和大家一起干。”12月3日,“铜川好人”张兰参观完耀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馆和好人馆后深受触动,当场宣誓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并被推选为“耀州好人”特色志愿服务支队队长。在中国好人村——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耀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馆、耀州区好人馆同时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干部群众前来参观,许多干部群众在展馆的志愿服务培训区域接受培训后现场加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行列,志愿服务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添彩助力。

文明实践延伸至哪里,志愿服务就出现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在我市扎实推进,全国试点耀州区、宜君县积极推进、主动作为,分别成立了三级文明实践机构,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打通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果实。我市各区县积极整合基层文化站、党建活动阵地等现有基层阵地资源,成立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初步形成了突出基层、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体系。

按照中省关于深化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要求,我市耀州区、宜君县列入全国试点。2018年以来,耀州区以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为契机,结合地域特点大胆尝试探索,“五耀实践育文明”等品牌活动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布镇村、惠及群众、融入日常。“耀·宣讲”主题特色实践活动依托“宣讲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培训出100余名“草根宣讲”“红孩儿宣讲”主力军;“耀·朗读”特色实践活动读国学经典、读红色精神、读耀州故事,让文化的种子遍城乡;“耀·传承”特色实践活动策划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柳书精神有传承”等系列项目,让柳范书画文化、优秀民俗民间技艺、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耀·新风”特色实践活动通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引领带动,引导村里的乡贤能人志愿者通过“一约四会”共约自治;“耀·脱贫”特色实践活动依托“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党员干部志愿者进村入户激动力、拔“穷根”,助推全区顺利脱贫摘帽、迈入小康。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以“一传一讲,两参与,五必到”为模式,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县委印发《关于推进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通知》,对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移风易俗引领风尚等9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在实践中形成了宜民讲习所乡村课堂、秦腔实践最宜君等创新案例,使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印台区在日常试点工作中,探索总结了“讲、评、帮、乐、庆”五种实践形式,依托菜单式服务模式,开展活动。“讲”政策时事,广泛开展科学文化知识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宣讲。“评”身边好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评选“最美家庭”“和美家庭”等。“帮”群众难事,着眼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困群体,组织扶贫帮困“一对一”“多对一”志愿服务。“乐”百姓美事,每年举办“百姓大舞台”“百姓春晚”,开展“承百年五四精神展时代青春风采”朗诵会及“激情绽放活力印台”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化活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下乡”常态化。“庆”节日喜事,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春节送福”“爱在七夕”“情暖重阳”“共庆中秋”等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黄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探索出“123456”工作思路,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建立1套文明实践体系,打造2个文化品牌,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建立健全4个工作机制,搭建5大服务平台,确立6项工作举措,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高效稳步推进。构筑文明实践网络,在辖区11个村和2个社区全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把黄堡书院、益民现代农业园区、黄堡镇逸夫小学、铜川市第四中学等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点位,进一步拓展了文明实践覆盖面。

“志”存我心,与“愿”同行。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是一项善举,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务是一股能量,给予希望,播撒文明!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们的一幕幕暖心故事还在不断上演,这一抹“志愿红”使铜川这座城市变得更和谐、更文明,他们的爱心和热情,如同一座丰碑,不断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人,播下一粒志愿的种子,收获的将是灵魂的闪光、道德的花香。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