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挲大地》—— 文学走向新时代的重要成果

《拂挲大地》——文学走向新时代的重要成果

苟天林

上世纪50年代,陕西作家柳青在长安农村一扎14年,写出了《创业史》这部不朽的文学著作。《创业史》和《红岩》《红日》《红旗谱》即“一创三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和重要标志。

今天,在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正在迈向强大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又是一位陕西作家邢小俊,立足于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拂挲大地》。这本书,通过实实在在的乡村故事,通过家乡父老乡亲的亲力亲为,一点一滴地报告了中国农村摆脱困境,农民致富的消息。让人们真切生动地听到了时代的脚步声,看到了我们的父母和乡亲,看到了我们自己的童年和今天。同时,也看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深厚,过去和未来;看到了中国乡村的可喜变化和光明前景,看到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

我坚信,《拂挲大地》会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之所以这么说,我觉得这本书有四个鲜明特点。

第一、鲜明的时代精神。小俊的《拂挲大地》,把舞台放在陕西铜川耀州,把根子扎在他成长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让义村”“让礼村”。作者以时代的大视野看它的过去,看它的变化,看它的成果,看它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它说明的不是原理,不是说教,而是人人所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家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谋划,是人人能感受到的发展和变化。

在书中,新时代的各种成果,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在这个村先后都出现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电商出现了,医疗改革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青年人上大学、外出打工、回乡创业也出现了,等等。这个普通乡镇、山塬村庄和时代、和国家、和民族的呼吸、命运、成长休戚与共、熔融一体。

我们国家有将近两千多个县、四万多个乡镇。如果我们的作家、艺术家都能够这样深刻地去解剖其中的县,认识其中的乡镇,倾听它的呼吸,观察它的风采,明晰它的脉搏,以作家、艺术家特有的见识和才华去反映、去创作。

第二、深厚的文化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系列论述为标志,在国际国内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奏响了中华文明的黄钟大吕。这是我们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小俊在这本书里讲到了众所周知的事实:人类的四大古老文明,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传承至今;而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和根本,中华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给人类的昭示,不仅有丰厚的文献典籍,更生动更直接的是蕴含在祖国的大地上,蕴含在祖国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灵和生活中。

作者在全书开始就讲到“天爷”。“天爷”是陕西关中老百姓平时对“天”的称呼。老百姓把天打雷叫“老天爷说话”,把天亮了叫“老天爷醒了”,把主持公道叫“老天爷在上”“老天爷看着”。我们就是在这样一块土地上生活。它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钱穆、季羡林、约瑟夫等中外学者,还曾指出,从“天人合一”这个中华文明理念中,看到了人类的未来。在小俊的这部书里,贯穿始终的一个基因,一条根脉,一个灵魂也是“天人合一”。

同时,这本书中的主要场所“让礼村”,就是陕西耀州的“让义村”,是以唐代书法家、太子太保柳公权与其兄柳公绰谦让墓地而得名,在当地实实在在存在的。这里正是小俊的家乡。为什么要选“让义村”,为什么在行文中即讲“让义”又讲“让礼”?“仁义礼智信”,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文明、文化的“五常”吗?“温良恭俭让”,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文明、文化的“五德”吗?在“让”“礼”这个概念下,在今天的新时代,耀州的“好人现象”层出不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深厚的文化基因,耀州33万人民的传承演绎,在作者笔下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三、浓烈的真情大义。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大义?我们看一看作者和书中所提到的乡亲们,怎样对待老人们讲的“古经”,怎样对待辈辈继承的“传统”,怎样对待“栽树”“修路”这些日常的生活,怎样对待我们脚底下的那一块土地,就能感受到对国家,对家乡,对土地的那一种真情。在这样一个普通村庄里,人们从小到大,乡村的“先生”是怎么搞教育的;外边来的客人是怎么样看待这个乡村的;而乡亲们又是怎么样看待外边来的客人的;村头的一棵树,树上的那一个鸟窝,村里放药锅的那个地方和药锅的用法……这些都蕴含着真情,深情,都蕴含着为人之义,为家之德,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真情和大义。

第四、自觉的担当和责任。中华民族从《诗经》至今,不乏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更需要更多有见识有担当有智慧的文学家、艺术家;伟大的时代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必然会迎来文艺繁荣的春天。青年作家、小俊同志的实践和贡献,有突出的示范意义。同时,作者在书中表现出的深厚文学功底,良好的采写作风和文风,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在这里,我还想到一名老作家的话:一个地方能培育出有情怀有才气的作家,是这个地方的骄傲;同时,这个地方的领导能关心爱护作家,有眼光看到作品的时代意义、深远意义,则是作家的幸运。就这个话,邢小俊做到了,陕西铜川耀州区的领导也做到了。

(作者系《光明日报》原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