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记

春节走亲记

郭艳婷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月13日,大年初二一早,四伯就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生火蒸饸饹,迎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伯,年过得好!”

“呦,我娃回来了,快进屋。”说话间,我扶着一瘸一拐的四伯,一块进屋。

走进窑洞,窗明几净,墙白炕热,电视回放春晚,侄儿炕头嬉戏。“现如今,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家里安装了宽带,我负责打扫村委会大院的卫生,每个月600块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四伯喜笑颜开。

四伯为人厚道、踏实肯干。1999年前日子过得很殷实,谁知这一年秋,一场飞来车祸,夺去了四伯的一条腿。从此,他高位截肢,安装假肢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此后,四妈常常以泪洗面,两个堂姐和一个堂弟勉强完成义务教育后纷纷外出务工。他们家在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过低保、精准扶贫特设公益岗等政策。同时,堂弟两口子不等不靠,靠着烹饪的手艺摆脱了困境。

去三伯家途中,看到新修的川陈公路蜿蜒在四伯家院畔下面,村组水泥道路平坦宽敞,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无害化卫生公厕成标配……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着火红的春联,喜气洋洋,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这几年,咱们村实施移民搬迁,硬化拓宽道路,改建全村低压线路,安了200盏路灯,还修了8个垃圾屋,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容村貌变化大得很……”曾担任过村会计、有着40余年党龄的三伯对我说。

从三伯家出来,去路边的商店买东西,一进去就听到了秦腔的声音。“玲样姐,又唱上了……”我问。“在抖音上刷到《全家福》这个曲目,大过年的高兴么,就哼上一曲。”玲样姐回应道。“姐,拿个绿箭。”说着,从兜里掏出10元钱递过去。“有疫情呢,尽量扫码付钱,码就贴在柜台玻璃上呢!”“哦哦,好的!”我赶忙掏出手机付钱。

“现在,咱村牛着呢,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村里现在有锣鼓队、秧歌队、老年健身队、广场舞队、秦腔自乐班,一到晚上,只要微信群通知唱戏,我立马关门就去。”玲样姐喜上眉梢。

刚出商店,在路口碰到邻居大哥。“哥,弄啥去呀?啥时候回来的?”“准备取个快递,你看现在多方便,村里都能收发快递,我今年都没出去打工,因为村上大力发展养殖业、运输业、农家乐,我响应村上号召,把坡地都种上了中草药,农忙了开着旋耕机在村里犁地,农闲了在移民搬迁工地上干活,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站在巷口的马路上,看着新修建的花坛,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民居,马路上来来往往的私家车,不禁慨叹: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乡村面貌,提振了乡亲们的精气神,富口袋的同时也富了脑袋,手机短视频、移动支付、电子商务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亲们的生活,他们正昂首阔步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