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的雨景

忆儿时的雨景

赵双文

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每每下雨总能想起小时候在三舅家过暑假的场景。

三舅家在陕北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一年四季干旱少雨。记得也是一个雨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整天,窑檐、房檐下一溜排开摆着旧盆、破碗,大洋铁洗衣盆则敞着大口独占院子中间平坦处,这些都是用来盛雨的。地上的雨水激起水泡,伴着雨滴打在容器壁上,汇集成交响乐,欢快地跳着舞。下着雨,小孩们挤坐在门沿上,双手托着下巴望着从天而降的大雨幕,想象着雨停后,去深水坑踩水,打发时间,越想越开心。

雨渐渐变小,外婆穿着一双打补丁的黑色短筒胶鞋,披一块废旧塑料布,拄着拐杖驼着背,一瘸一拐地走向雨里,小心翼翼地把盛满的雨水倒在桶里,费力地提起水桶,将它倒在房檐下的大锅里。

干完这些,外婆又拄着拐杖,拿着瓢,弯着腰,在院墙下的泥水坑里舀水,一瓢接一瓢。舀完一个水坑又接着舀另一个水坑,直到把院里废旧锅桶都装满。等这些雨水慢慢沉淀下来,天气晴好时,洗衣服。这时,水坑里剩下的水已经浑浊起来,外婆佝偻着腰拿着瓢,一瓢接一瓢舀泼进水坑附近的菜园子里。我们几个小孩坐在门沿边眼看着院里大大小小的水坑被消灭掉,心里别提有多着急,男孩子会跑出去迅速地在水坑里跳一会,然后跑回来坐在门沿上,得意洋洋。女孩子看到后也跟出去跳一跳。这时,外婆生气地说,女孩子家家的咋跟男孩子一样,没一点女孩儿样。

受了训斥的女孩们不情愿地回坐在门沿上,看着男孩们玩,生闷气。不过,小孩鬼主意多,腿脚快,这时,我们便会偷溜到院墙外的小路上,看着雨水汇流的“小河”,兴奋不已。然后,顺着咕咕咚咚的“小河”不停追赶,一直追到“小河“尽头,远远地看着水流在酸枣树下变成“黄色瀑布”,直奔几十米深的低沟里。这时,我们又兴奋的折回去提着裤腿在水里兴奋地跳着,也不管鞋子裤子湿了多少,反正一会太阳就出来了。有时,我们还会抓些泥土拦腰截住向前跑的“小河”,被从地里赶回来的大人们看到,追过来喊:“院墙要给水钻了!你们这些害人娃!”而我们早就一哄而散了。

不一会,外婆又拎着桶拿着瓢摇摇晃晃地出来,看到我们玩水,气得追过来,我们早都跳着脚跑到其他地方了。院外的水坑离菜园较远,外婆将浑浊的水舀进桶里,放在水坑边,等三舅放羊回来再提着浇在菜园里。有时,三舅心疼得抱怨:“谁让你弄这些了?万一再摔着可怎么了得”。外婆听不见,就算她能听见,也永远闲不住。

有时,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大人们也下不了地。家里的女孩子围坐在炕上,在外婆的绣花箩箩里翻捡,挑选花线,用废旧的布头绣花。有时,妗子们也会坐在炕上纳鞋底,拉闲话,男孩子们则吵着要五舅讲故事。这时,五舅用长长的烟斗深深得吸上几口,吐出烟圈,笑眯眯的,说道起来。此时,整个窑洞里安静下来,除了五舅不紧不慢的声音外,只听得见纳鞋时抽绳和顶针的声音。五舅肚里的故事很多,在那个缺少电视的年代,故事里的精彩情节为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色彩。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