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并经陕西省文物局专家组认定。遗址地处宜君县彭镇--城关镇十里铺村210国道沿线,遗址总长9594.5米, 其中残存2993.5米,消失5901米,由6段城墙遗址,1处城址,9处烽火台遗址组成。由北向南分别座落于彭镇许家塬、武家塬、南庄、王沟湾、陈家洼、偏桥、湫沟、焦淆、二十里铺9个行政村。该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单体烽火台遗址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底边长东北至西南方向为8-12米,西北至东南方向长5-8米,立体方形,高约5-8米,占地均为50多平方米。9处烽火台之间距离均由长城城墙连接。整个城墙与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层堆砌而成。

11

宜君在战国时期地处秦国和魏国的交界地,又位于河西高地之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由弱变强,并且开始向东扩展,而同时期的魏国则开始衰败,为了防止秦的东扩加强对河西的防守,魏国率军开始在洛河沿岸修筑长城。史料记载,战国时期魏国曾三次修筑长城。《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361年,“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359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史记·魏世家》记载,公元前352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据专家考证,宜君地段的战国魏长城就是前两次修筑的。秦统一全国后,魏长城的防秦功能失去而被废弃,但其中的部分烽火台一直沿用到明代,随后完全被废弃。

22

战国魏长城是我国最早的长城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57年5月,陕西战国魏长城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君战国长城遗址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于2013年公布为铜川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公布为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中央电视台大型记录片《长城—中国故事》在央视播出。2015年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长城内外》栏目组来宜拍摄艺术之乡。中国文物报、陕西日报、陕西省电视台、中国文物信息网、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华商网、铜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对此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