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着乡土气息的心灵吟唱

洋溢着乡土气息的心灵吟唱

刘西艳

去年夏天,我和胡称通电话,他说他只写关于家乡的文章,实现自己的作家梦。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居然还有这样规定自己写作领域的作家,我的理解是他对家乡太热爱了,他的奉献精神太强烈了。今年春天,当我面对这部乡土文学书稿的时候,心里倏然升起一种庄严和崇敬之情。

胡称是陕西省宜君县尧生镇人。30多年前我曾在宜君工作,那时我就知道胡称是一个文化人,经常有作品在《铜川报》《铜川文艺》《陕西日报》发表,他爱写散文、诗歌,经常收集整理一些民间文学。去年,铜川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陕西好人黄宏显写了关于胡称的一篇文章,托我发表,使我再次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退休多年,他笔耕不辍,竟然洋洋洒洒整理创作出了50万字的《宜君记事》。现在他的著作书稿《宜君记事》就摆在我的案头,邀约我为他将出版的著作写序。此时,窗外正飘拂着细雨,但我的心头却氤氲着乡情的暖意、乡土的温热和悠悠乡韵,我仿佛又来到了故乡,看到了乡野的炊烟、老屋、小河、木桥,乡亲的背影,还有老母亲手中的针线与破旧的纺车……

作者用深含眷恋的笔触在平静地诉说着关于自己的记忆:“1960年7月在宜君县五里镇初中毕业留校参加工作,随后又曾历任公社团委书记、农业干事、县委通讯组干事、县广播站副站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在这段时间里,笔耕不辍,在各级报刊、杂志、电台发表新闻报道,文艺作品数以千计……”

《宜君记事》这部书稿虽非鸿篇巨制,然却包含了许多内容,信息量相当之大,涵盖面也极为深广。有传统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小说、诗歌、散文、民间文艺作品……包罗万象,品种繁多,几乎样样俱全,堪称宜君文艺创作的杂家。

品读胡称的《宜君记事》,一股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曲悠远惆怅的乡愁音符吟唱耳际,一种“天人合一”的乡土情怀牵绕胸襟,让我沉醉其中,手不释卷,一气读完。

我以为,《宜君记事》是一本地道的乡土文集。它共计8章,分应用文、诗词赋、小说、散文、民间文学、家乡专辑等8个章节,大都以作者亲身体验的故乡题材为主要内容,着笔自然生态、传统耕读、亲情友情、发展演变等等,其中也浓缩了作者心灵成长的过程。

一次次地抚摸乡土,沉溺于他理想的桃花源中,这些描述,这种情怀,在该文集中表现尤为突出,是其显著特征。比如,《古槐树下的故事》,通过认识自家门前的槐树、生长周期、孩提时代的足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事件的描述,认为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老槐树都深深地扎根在黄土地上,成为工商贸易中心,变成人间乐园。

《我家住房的变化》中,以真实的住房变迁过程涵盖了八十年的变化过程,抚今追昔,青春与沧桑,故乡越变越美了。

《村官》中,描述了村支书表面上的无奈到一心为公选择致富项目,然后写道村支书慧眼识金和无所畏惧的坚持……最后点题:多么美好的乡村!多么好的基层干部!通过走访,依然是熟悉的月光,熟悉的窑洞,还有熟悉的流水声,这才是魂牵梦萦的原汁原味的乡土乡音啊。

《不眠之夜》中,回望包产到户割过的麦子一茬又一茬,恍如昨天,历久弥新,最后,作者抒怀:“夏夜的场头,田野,滴翠金黄!……农村的不平静的战斗的夏夜,是多么的迷人!”

这种浓浓的乡土情怀已渗透作者骨髓,难以自拔:“我是文坛一位老兵,但还是一位‘土八路’,编不到‘正规军’……谨以此书献给宜君大地。”

我以为这一段文字是解读这本乡土散文集最好注解。

思辨性的论述赋予文集内涵提升,引人想象,给人启迪。如《宜君记事》中论述:“一味追求高消费的时尚,就是忘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如果靠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过日子,就是大逆不道违反党纪国法了。”在《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心生感慨:“实体操作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做好每一个细节,因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等等。这些论述往往起到文章的点睛功力。

颇有意思的是,我从这本文集读出了胡称的基本履历:从小生活在宜君县尧生镇张尧科村,初中毕业留校工作,历任五里镇中学文书,公社团委书记,县广播站副站长,寺天公社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等职。在文集中读出“自传”内容,这当然是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故,但我以为也是为文的一种功力。

作者从基层起步,多岗位磨炼,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实践经验。我与胡称曾交往过,他为人正派,工作勤勉,喜好读书,热爱文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由于有共同爱好,也使我们成了文友,今胡称嘱我作序,我当为之,以此祝贺《宜君记事》出版。

从以上的阅读评述中,我明显地感触着胡称一路走来对各类文章写作的钟情、执著与坚守,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写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从新闻,到通讯,到散文的写作演变过程,展现出的文字表达的不断精进,文章意境的不断升华,文学语言的不断锤炼,都能看到那片乡土、乡情、乡音、乡愁对他的滋养和启示,对他的呼唤和期待。人生中能有这样的相遇、相知、相许,该是何等幸福与值得珍惜的时光啊!

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出生成长的偏僻乡村的溪流、老屋、古树和篱笆,我曾经的小伙伴与村间小路、河上石桥,曾经渴了用手捧着喝的山泉……也因之常想写些关于故乡的散文,让字里行间散发出浓浓的乡味,重新滋润已近枯萎的生命之树。今天我读胡称的这些乡土文章,我觉得他做得很好,他身上至少展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那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品质。因此他是充实的,也是怡然的。他的心灵歌唱字字句句洋溢着浓厚而纯朴的乡土气息。

让我更为欣喜的是,胡称的心里装着许多故事,那都是一些光芒四射的明珠,在等待他去饱览它的神奇璀璨。故我以为在散文的结构、语言以及诗意般的抒情表达方面,似乎还可以给自己更多的苛刻和自我鞭策,使散文的文采更加妩媚与亮丽,更加灵秀与飘逸,更加凝重与辽远。如此,作者的散文世界将会出现另一番情致与风景。

我期待着。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