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梵净山

打卡梵净山

雷钟哲

尘世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都有心中的“诗与远方”。梵净山之于我,就是诗与远方中的一个。

向往梵净山,绝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在于它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两年前,即2018年,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个举世公认的自然遗产,一个保留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古老珍稀物种,且以佛教道场名闻天下,自然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

终于,今年金秋十月的一天,我们有了打卡圣山的机会。

进入景区,沿木板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空气清新得沁人心脾。望眼四周,雾霭笼罩,山影树木若隐若现,给梵净山平添了神秘的感觉。这里多雾,但绝没有霾混入其中,尽可以张大嘴巴呼吸。尽管是疫情期间,景区要求佩戴口罩,然没见几个人严格遵守。泠泠秋风、重重雾霭,让人们有了“放纵”身心的冲动,谁都不愿放弃天然氧吧的洗肺机会。

据说这木质台阶,一共有1800多级,每上一个台阶,都是百余斤体重的拔高,也正是力和力作用下的移动,才能使朝圣者一饱眼福,领略山顶的无限风光。当然,这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无以见识更美的风景,目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由此想到人生,不也有无数个台阶横在脚下成为障碍,攀与不攀结果大不相同。梵净山也和华山、泰山、嵩山一样,同样给人这样的启迪。

登上观日台,向北不远处,就能看到惊艳世人的蘑菇石了。蘑菇石得名于自身的独特形状,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高约十米、厚重坚实,似天外来物,似地生奇石,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让人不得不感叹亿万年地壳表层岩石崩裂、破碎、分解以及风化作用的威力。蘑菇石站在这里,已经有10亿年以上历史,比人类的早期祖先古猿乃至古猿的祖先出现得还要早。多少年来,风霜雨雪、电闪雷鸣,看似危石,竟然屹立不倒,站成了一道风景,站成了一幅美图,折射了大自然的伟力与神奇,以梵净山标志性景点成为游客的重点打卡地,成为画家和摄影家瞩目与创作的不朽题材。

从蘑菇石下行去普渡广场,红云金顶的巍峨雄姿扑面而来、让人震撼。但见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屹立于万山之中。半山腰白云环绕,缥缥缈缈,充斥一种人间仙境的韵致。远远望去,你能隐约看到人流长龙般地从山脚排到山腰拐弯处,那是要登上金顶的游客。红云金顶以武陵山脉最高峰的奇险无比,为无数游客增加了登顶的动力。

红云金顶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山脚到山顶垂直落差几近百米,然绝壁陡峭、难以攀登。攀登者需通过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蹬,借助铁链扶手,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彼时你得踩稳抓牢,一步步、一阶阶向上升高,聚精会神、全身用力,只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与挨挨挤挤的登山人流,已经不给你后悔的机会。山体四周的万丈深渊,不啻以拦路虎的威慑,给你一次磨炼意志的机会。我们同行的六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同学登上金顶,见识了梵净山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聚景盆”绝世仅有的独特景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双脚真正踏上红云金坚硬的岩石,那山在云中、云在脚下的神奇感,就会心底泛起,瞬间产生一种崇拜和感叹的情愫。崇拜大自然的天造地设,崇拜善男信女的无比虔诚。是大自然使出神力,将金顶一劈为二,形成一道称为金刀峡的裂缝,峡间有天桥相连,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于是就想,为什么寺庙一般会建在偏远险处,除了悟道需要清净之外,是否还在考验香客的虔诚。

站在金顶,极目远望,无数山头如大海波涛般连绵不绝、奔涌开来。云雾轻盈柔美,舞姿变化万千。透过云隙,你能看到碧空如洗、阳光辉映。远望老金顶时隐时现,蘑菇石影影绰绰,群山千姿百态,金顶孑然独立。大自然用神奇之笔,将翠绿、墨绿、深红、青黛各种色彩涂抹成写意山水画,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陶醉其中。有人说到梵净山不登金顶,等于没到梵净山,看来此言不虚。

中国名山多矣,你见或是不见,梵净山就在那里,俯瞰群山、默默不语。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反倒让它置身C位,成为网红景点中的最靓IP。山,其实也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