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桃村

张保国  

2019年4月25日,为进一步探索、考察桃村地名,我和郭继国、刘法全、任忠校一行4人来到桃村,对桃村地名来历、历史沿革、民间风俗及历史人物进行走访和调查。 

桃村,地处宜君县尧生镇东部,东隔洛河与洛川县西庄尧科村相望,南接思弥,西连南寨,北倚洛河。全村总面积5.6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6平方千米,海拔730米,人口543人(2016年12月)。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等,特产有红薯、杮子。 

据郭继文老人回忆,桃村,原名“桃溪”。相传古时,此地满山桃树,每到春天桃花遍野,如同花的海洋,俗称桃庄。村中有一山泉,泉水涌出形成一条清澈透亮的小溪,绕村注入洛河,故此村名曰“桃溪”,后演义为“桃村”。又传,此村处于洛河西岸,过往洛川、宜君的商客无法渡河,因本地村民熟悉水性,常常帮助过往行人、客商渡河,或挑行李,或肩扛人背行走于河东河西,故名“挑村”,意为挑夫之村,后讹传为“桃村”。 

桃村村民以郭姓为主,据郭征兵《郭氏家谱》记载,郭姓来自甘肃,约元末明初分支迁至思弥,明朝中末期,思弥郭氏分支迁到桃村,距今约500余年。后因村民增多,部分分支迁至塬上居住,故名“上桃”,原桃村更名为“下桃”。 

桃村地形地貌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地带,洛河在这里绕行。因几千年河水冲刷而自然形成的特殊地貌,如同两只“大龟”,分南北静卧于河川。而桃村,则处于两龟之间北龟腹底。早年间“龟”山上多为柏树、松树,20世纪60至7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逐步形成台状梯田,圆周放射。民国时期,北龟山顶筑有城池,每到冬季河水封冻,洛川、黄龙一带土匪来袭,村民将城门紧闭,土匪、刀客不得入内。春季冰河消融,村民出城劳作,繁衍生息。20世纪80年代,开工修建的西(安)延(安)铁路从两只“大龟”中间穿行而过,为这个偏避的小山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旧时,春节祭祖是郭氏家族每年的重大活动。年初,轮值会长就开始筹划,部署养猪、养羊等,岁末时则采购各种祭品。农历大年三十,挂祖宗画像,全村郭氏男丁齐聚祠堂,祭拜先祖画像。农历初一早晨,人们先拜神后祭祖,再互相拜年。农历初二下午则吃年饭,饭毕移交来年新会长。20世纪60年代中期,先祖画像被毁,祭祖也就停止了。 

沿洛河前行2千米便是潘城。潘城属尧生镇思弥村塬畔自然村境。相传北宋时,宋大将潘美率军在此驻扎筑城,故名为“潘城”。2000年前后,村民迁至思弥塬畔,潘城现仅残留部分窑址。与潘城相对的河东,便是庵里庙旧址。 

庵里庙地处洛川县朱牛乡桐木石村境内。此庙仅邻洛河,修建时间不详。据老人回忆,此庙为太上老君祭祀庙,俗称君爷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和九月十五为庙会,由洛川县朱牛村、贠家塬村、园卓村等10村(旧时又称10社)供奉、维修、管理。庙址原占地约3亩多,上有建筑祭祀大殿一座、转角楼一座、禅房数间,寺院外戏楼一座。院中植有柏树、槐树、古木参天。最显著的是一棵槐抱柏,实属罕见,树龄500余年,树冠几乎覆盖整个寺院。庙会时,来自洛川、宜君、黄陵、黄龙、白水、澄县等地村民,烧香拜君,祈福平安。此庙香火兴盛,人潮涌动,鼎盛时达千人以上,卖饭的、唱戏的、卜卦的、耍钱的,热闹非凡。1967年“文革”时庵里庙关闭,后来被毁,现仅留有瓦房1间,戏楼底座等,荒草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