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催促,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曾经在某育儿网站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催促孩子是对孩子的残害。”很多父母都有催促孩子做事的习惯,通常由早至晚,早上催起床、出门催穿鞋、吃饭催洗手……如果孩子做事情,大人总是去催促,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催,才能去完成的习惯。经常性的催促,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逆反心理、责任心减弱、挫败等不良情绪。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幸福、健康的童年,请家长们戒掉唠叨、催促。 

尊重孩子,享受过程。孩子经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乐享其中,从而忽略了大人的“旨意”。可这些专注和沉浸在大人眼里就是故意磨蹭、不听话……家长的不断催促,会打破孩子当时的小世界,他们或是因为害怕而精神紧张,从而导致手忙脚乱,越催越慢;或是听了家长的催促,胡乱做完事情,来应付大人因催促生气而爆发的坏情绪。作家黑幼龙在《慢养》中说:将一颗种子埋进花园里,提供丰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和充足的水分,让这颗种子慢慢长成它真正的样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耐性,不要急着看到成果,一切慢慢来,不是大人的催促,就能让孩子做好一切的。 

换位思考,加强理解。催促历来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有的时候,孩子为了抵抗这种不理解,保护自己的自尊,往往会故意做事拖沓。在我看来,方法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颗真正理解自己、理解孩子的心。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尊重、爱和得体行为的。所以我们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而不断地催促实际上是不尊重孩子的生理跟心理发展规律,用成人的思维教育去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对他们是一种不尊重,也是一种越界。我觉得只有理解孩子,才能发现“慢”的根源,进而和孩子一起寻找提高做事效率的途径,孩子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高效地把事情做好。 

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小孩。是因为缘分,让我们成为母女、母子、父女或父子。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苛责孩子,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愿我们互不嫌弃,心生欢喜。只愿这一段,陪你走过的路,多些欢乐,少些悲伤;多些体谅,少些挑剔;多些理解,少些苛责;多些鼓励,少些打击;多些欣赏,少些抱怨。当父母温和而不是一声接一声地催促的时候,孩子往往还是很乐意配合的。这样,他们在完成整个事件过程中,心态都是平和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家庭气氛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不催促的家长,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在哪个年龄段就做哪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不断催促只会让孩子的成长徒增压力和烦恼。家长们,请不要为孩子的磨蹭而焦虑,不要做孩子童心与好奇心的“杀手”,请让我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一份理解,珍惜缘分,做一个不催促的家长。(谢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