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爱·保护”公益首场活动进北大 呼吁爱护野生动物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于佳欣)一带一路“爱·保护”公益活动首场讲座“对话自然保护:中国与非洲”近日走进北京大学。来自国内外的野生动物保护人士在此间呼吁公众爱护大自然与野生动物,并围绕如何让新兴科技助力野生动物保护展开讨论。

据介绍,“爱·保护”公益活动是响应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等机构的号召而举办,旨在呼吁企业和公众爱护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野生动物和大自然保护。

非洲是野生动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非法盗猎、栖息地减少、人兽冲突导致大象、大猩猩等野生动物不断减少。

“如果我们再不行动,它们可能很快就会灭绝。”刚果(金)维龙加国家公园主管、国际知名野生动物保护人士伊曼纽尔·德·梅罗德说,中国正在给非洲国家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双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合作让大象等种群有逐步增加的希望。

小说《大象孤儿》的作者诗凡认为,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将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新的可能。他说,目前非洲已有少部分大象装上了GPS项圈,用于对大象的跟踪和识别。为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和打击盗猎,还应加大热成像仪、红外线相机、无人机等科技产品的应用。

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程琛认为,应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她说,通过采集收集并分析研究大数据,可能会帮助了解全球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情况,从而提出更有效的保护方法。

诗凡还建议,应启动一个全球野生动物基因库项目。“如果能将大象等野生动物进行基因测序,并储存在基因银行中,等技术成熟了,就可能将灭绝的动物带回地球。”

“保护野生动物应该更广泛地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王德智说,基金会将与相关中国企业在刚果(金)开展竹炭厂项目,有望帮助当地民众获取可持续能源,减少乱砍滥伐,从而达到保护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