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探索“文化5+”精准扶贫新模式

为进一步加大文化帮扶工作力度,满足贫困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广大群众实现基本文化权益,宜君县在文化示范区的创建中把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创新创优、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探索文化精准脱贫“5+”新模式,五箭齐发,精准施策,全面发力,助推全县贫困村同步实现文化脱贫。

文化+业务单位+阵地。市、县、乡三级文化业务单位分别包抓一个贫困村,指导其建成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每个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广播室、一个棋牌室、一个多功能厅、一个文化体育广场、一个演出舞台、一支业余文体队伍、一名享受财政补助的文化辅导员、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档案管理台账、一块文化宣传橱窗(阅报栏)”的“十二个有”标准。

文化+政府买单+服务。为着力体现公共文化的均等化、标准化,把贫困村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范围,每年为贫困村送一场文艺演出,让贫困地区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为社区每月送一场电影,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贫困户免费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线电视信号和宽带接入,保障困难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图书馆、基层阅览室、农家书屋定期更换、新增图书,满足群众读书需求;设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保障群众文化活动所需。

文化+“三区”人才+培训。选派戏曲、舞蹈、农民画和剪纸、秧歌社火、图书和资源共享工程管理、电影技术等“三区”文化人才,集中在5个文化精准扶贫的重点村落开展“每周送一次培训、每月送一场电影、每季度送一场节目(综艺或戏曲)、每年举办一次民间艺术培训成果展览”,通过戏曲、舞蹈、秧歌社火培训等不同形式的汇报演出,实现文化脱贫重点村有一个秦腔自乐班、一个剪纸或农民画创作团队、一个广场舞或舞蹈表演队、一个秧歌社火表演队、一个专业文化(图书、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员的“五个一”目标,切实增强贫困村的文化“造血”功能,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县贫困村同步文化脱贫。

文化+项目包装+设施。在扎实实施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公益电影放映、文化器材配送、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广播室“六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对村级文化基础设施短板进行摸底、调研,把村级文化舞台、灯光音响、体育健身器材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统一进行项目包装、立项,并积极对接,争取项目早日落地,为全县贫困村实现同步文化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互联网+手工艺品。借助“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剪纸)这张文化名片,挖掘地方民间文化资源,扶持贫困地区开发、设计、包装地方独有的农民画、剪纸、核桃工艺、刺绣、编织、根雕等手工艺品,发挥非遗传习所、传承人和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帮扶、培育一批能带动群众长期稳定增长的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培养了一批贫困村的优秀文化人才,实现了手工艺品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让当地优秀的手工艺品在贫困村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同时,搭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形成农民画、剪纸、编织、核桃工艺品等手工艺网店遍地开花,实现文化资源从手工艺品向文化产品转换,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换。(记者 刘晓帆 通讯员 田晓鹏 赵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