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战胜“秋老虎”

以为熬过炎热的夏天便会迎来凉爽的秋天?不要忘了立秋后还有炎热的“秋老虎”,高温容易中暑,日夜温差大的日子也非常容易生病。如何健康度过“秋老虎”天气,记者为您支招:

秋老虎到来,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至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此时昼夜温差大,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

面对秋老虎不可马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一个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经常的熬夜,要保持有规律的睡眠。在秋老虎期间,即使天气再热,也不宜长时间的吹空调,否则就会很容易得空调病。

在下午外出活动时,尤其要注意预防高温中暑。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还要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在大汗淋漓时,不要选择快速冷却身体的冷水浴,选择略高于体表温度的温水浴。

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滋阴润肺但是别大补特补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此时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等,既清热又润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就可以做好进补的准备了。

但立秋之后不宜特补,适合吃一些祛湿的食物。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

早有准备“降伏”秋老虎

“秋老虎”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只要我们做好准备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它就是只“纸老虎”。

宜穿透气性强的衣服。秋老虎期间昼夜温差大,建议穿透气性强的衣服,白天可以穿的凉快点,但夜里出行散步一定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初秋运动宜舒缓。初秋是锻炼的好时机,但运动要因人而异,体质较弱的人适合比较柔和的运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慢跑等。

醋泡脚安眠提神。秋老虎让暑热重返,影响睡眠,经常用醋泡脚可缓解这种症状。水的温度一般以脚能承受的热度为准,水应淹没踝关节,每次浸泡10分钟即可。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慎用。

莫要太贪凉。过分贪凉,痴迷使用消暑“利器”,会给人体造成不适。高温期间,人们应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体内水分,避免在烈日下暴晒。

清热解暑类食品不可少。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鱼、猪瘦肉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本报记者 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