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1135”工作法助推大学生村官干事成长

“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已成为宜君县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新常态。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行大学生村官“1135”工作法,即:1个培训制度、1套管理办法、3项工作机制、5条流动渠道,力促村官融入农村干事创业,扎根基层成长发展。

1个培训制度。把村官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中,实行分层、分类培训。采取岗前学习培训、年度专项培训、网上自学培训和外出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使村官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强工作本领。1套管理办法。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从遵纪守法、考勤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使村官管理有章可循。印发《村官工作日志》,村官如实记录每天工作。加强考核评议,年终开展一次村民代表、村级班子、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相结合的“四级评议”制度,公开、公平确定考核格次,有效激发村官工作热情。3项工作机制。一是帮带机制,建立了由县级领导、组织部干部、乡镇领导和村级“两委”正职分别帮带一名村官的“4+1”结对帮带机制。二是保障机制,县财政专项列支为村官办理养老、医疗等保险,及时发放生活补贴。三是激励机制,为村官提供小额信贷、投资贴息补助,融合人才资源,从农林、科技等部门抽调技术骨干,为村官创业干事提供技术支持。5条流动渠道。一是输送到国有企业,对有专业特长的村官,采取组织推介、用人单位招录的双向选择机制,实现就业。二是选聘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考中留出一定比例面向村官招考。三是考录公务员,为村官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四是选配乡镇副职,对特别优秀的村官,通过群众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选拔担任乡镇副职。五是对任职满2个聘期、目前在岗且附和相关条件的村官,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截至目前,全县共选聘98名村官,已有72人实现流动。

在岗的26名村官中有1人任村书记,2人任村主任,15人任副书记。先后有7人被评为铜川市“十佳大学生村官”,1人被评为陕西省“十佳最美村官”,1人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创业明星”。(记者 姜兴民 通讯员 周培生 张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