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依托信贷支持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

“真没想过这辈子能住进新楼房,更没想到能搬得这么快,能住得这么利索。”2016年3月18日,对于宜君县城关镇城关村的苏长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棚户区搬迁小区。老苏的经历是宜君县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天换地的一个缩影,也是宜君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的结果。与老苏一样,全县近期入住棚改新居的就有181户。这些曾在村里“烧煤炉、上公厕”的村民们,终于开启了小区大楼里的新“邻居时代”。

早在2013年,宜君县就依次对县城相关的棚户区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做了相关的规划,编制了项目的实施计划,建立了宜君棚改项目库。为解决棚改资金的瓶颈难题,宜君县从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入手,积极争取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陕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对接,出台了宜君县《棚户区改造资金管理办法》,指定专人学习了解贷款流程,专门负责贷款的申报工作,从资料准备、资金申请使用以及与国开行、省保障房公司对接,到加快贷款资金使用,坚持做到高度重视,事无巨细。2014年,全县实施的宜君老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宜君县友谊西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1.6亿元,截至目前,已使用1.51亿元,用款率达到了94.3%,用款率名列全省前茅全市第一。

国务院曾多次召开棚改专题会议,要求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棚户区改造,并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宜君县抢抓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争取资金,并将“好钢”用于“刀刃”上,有效破解了棘手的资金难题,使全县棚改工作顺利推进。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宜君县推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审批绿色通道、金融支持”的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把建立棚户区改造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首要抓手,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棚户区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单位定期召开棚户区改造项目联席会,明确棚户区改造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研究解决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把建立棚户区改造审批绿色通道作为重要措施,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建立棚户区改造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工程前期“四证一书”“四项审批”的审批速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积极落实规划、用地和资金,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让棚改工作步入快车道。把争取金融性支持作为棚改工作的助推器,从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入手,做好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的衔接对接工作,对已经争取到的资金坚决做到妥善管理、高效利用,每一个棚改项目实施前,都能做好房屋征收、过渡安置和土地出让等前期工作,提高贷款使用率。同时,严格棚户区改造开、竣工时间节点,规范棚改专项贷款资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确保棚改工程的快速推进和贷款资金的落实。

近年来,宜君县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亮点纷呈、成绩斐然。2012年到2015年,全县共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548户。其中,2012年完成3个改造项目,2013年完成2个棚改项目,2014年完成2个改造项目,2015年实施了太安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完成200户。这对于一个仅有10万人的小县城来说,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系列棚改配套设施的建设、跟进,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宜居宜商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2016年,该县计划开工改造哭泉镇棚户区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4亿元,安置房建设规模200套,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安置危房户200户,预计工期24个月。

“全县的棚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这只是一个开局,还有更多的硬仗要去打,还有更多的硬骨头要去啃,我们还将继续争取金融性支持。”在谈到未来的愿景时,县棚改办主任张锋如是说。(盛四喜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