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印象(下)

20160226000327_副本

2015年6月,陕西省残疾人作家采风团来到铜川采风,我随团走进陈炉。那天早上,空气中飘着丝丝细雨,前几天的那场大雨正在接近它的尾声。载着采风团成员的大巴缓慢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我一边担心着大家一会儿下车路不好走怎么办?一边想象着三十多年前我腿脚不便的母亲与小妹徒步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情景,一瞬间竟百感交集!大巴翻越山梁,又下到沟底,从一团撕不开的浓雾里钻出来,又钻进另一团迷雾之中。团团雾霭为陈炉古镇笼上了神秘的轻纱,让人在难以想象中焦急地渴望一睹陈炉的真容。

那天,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丝丝细雨,然而一到文化广场,我们就被等候在那里的一群身穿红马夹的志愿者迎住,他们撑着雨伞,搀扶着采风团成员行走在水墨画般的陈炉,介绍着独属于陈炉的这一方风土人情。当大家拍照时,又推荐最佳拍摄点及拍摄角度,他们的热情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而作为东道主,我的心里也隐隐地升起了一股身为铜川人的自豪。在王家瓷坊,大家于那一件件艺术品前啧啧称赞流连忘返,参观作坊,看到正在工作的工人们,他们有的正在拉胚,有的在拉好的陶胚上描画雕刻,一堆不起眼的陶土在他们有条不紊的手里变戏法似的,从灰灰的一团变成有模有样的器具,都觉得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从导游的解说中我们得知一件工艺品的完成得经过几十道工序,然后装窑烧制,在高温中发生窑变,然后冷确、成品,美轮美奂!那过程已不是一次简单的器皿制做,而是饱含着人生的哲学与参悟!

忽然觉得那过程里是有禅的,每一位工人都是艺术大师,都是参禅者!我特意走进一间窑炉简陋的内室,站在其中设想自己是一尊陶,抬头望向头顶那方天空的刹那,知道在烧窑的过程中,这方天是被阻在外面的,那时候,陪伴着每件陶器的就只有黑暗与无尽高温,我知道这就是那些精美的瓷们凤凰涅槃的地方,人们只看到它们莹润的光泽,有谁留意过那窑中的煎熬与期盼?从土到陶,即使一只小小的酒杯也同样要经过烈火的淬炼,那一路该有过多少疼痛的万水千山,才换来与使用者的一次旷世的约会?

那天在陈炉,我们见到了众多的艺术品,有导游是这样解说的:耀州瓷以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被誉为“北方青瓷之代表”。陈炉陶瓷传承了古耀州制瓷的衣钵,七十年代因成功仿制耀州青瓷,使得失传已久的北宋耀州窑青瓷重放异彩,从此拉开了陈炉瓷批量生产和发展的序幕。陈炉瓷是在耀州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现在大家统称它为“陈炉耀州瓷”。长期的生产实践,陈炉的陶瓷家族中涌现出了一批既实用又有观赏价值的民间艺术陶瓷制品。大器小品及日用碗、盘、碟、勺、坛、罐、盆、盒、茶具、酒具、文具还有各式雕塑品、陈设瓷都在烧造之列。黑釉敦子、辣子盒、方枕、洋盘、兰花碗等产品曾入选过全国首届民间艺术展览。黑釉敦子是关中农家盛油灌醋的主要容器,大可盛数十斤,小只能装几十克。谁也说不清陈炉耀州瓷究竟有多少个品种。可以说,凡涉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应有尽有。这也许是它历时代沧桑巨变而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陈炉人又烧制出了公道杯、倒流壶、凤鸣壶、良心壶四种特色产品。后两者是陈炉人的自创,这些产品以其功能奇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瓷爱好者的青睐,也使得陈炉耀州瓷的声名远播。

为了弥补6月采风团因雨天路滑没去主景区的遗憾,一个月后,我随朋友再次拜访陈炉。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随着朋友的脚步,踩着由碎瓷片铺就的各种图案的乡村小路走向景区,抬头,忽然一座微缩的布达拉宫在我的眼前展现!那层层叠叠的罐罐墙,各种不同的废弃匣钵垒就的墙体上,全都一盆盆地种满了花草菜蔬!没有种植的门楼上,飞檐翘角的空隙间点缀着倒流壶、蓝花大老碗、酒杯、凤鸣壶……第一次看见这些造型的人永远也无法想象,这些生活中实用的器皿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视野里!它们通通以受检阅的形式排列,排列成一种气势!让你不得不感叹陈炉人的艺术细胞,他们是农民是工人吗?分明是一群艺术家,他们的创造不只在作坊里,他们是发现美的人,他们把美写意在了他们日日生活的大地上,那是一种先辈传承下来的博大胸襟!

一家门前立着两个矮胖的水瓮,里面种满了绿色的植物,在我的印象里,那该是种植万年青之类观赏花草的地方,可是等我走近了才发现,那竟然是两瓮郁郁葱葱的小葱!就在我的诧异间,女主人出来快如闪电般揪了一把,拿到院子的水龙头上一冲,不消几分钟,那个院子就飘出了葱花的香味……

我感觉自己真的被这个叫陈炉的地方迷住了,随意地走进一家,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朗,一问已经80多了,儿女在市里工作,让他老两口去,他不去,说守着自己的窑洞挺好,冬暖夏凉。那是一个洁净的小院,院子里的月季正在开花,蜀葵姹紫嫣红,高过了院子里的房檐。房是旧式的,外墙雪白,两个小窗还是双扇木门的,窗台上是两个十斤装塑料油壶改装的花盆,种着红色月季,像两盆红玫瑰,弓形门楣,乍一看,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情。走出老人家,门外三四位老汉老婆婆正在聊天,女的头顶着花格子手帕,男的一杆旱烟锅,烟杆上吊一烟布袋,掏烟丝压实,打火机点着,悠悠地一口烟就围着他们缭绕,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问他们多大了?竟然都已经80多了,可那神情,至多也就70来岁。问他们长寿的秘诀,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没污染,最重要的一点,陈炉人心态好不攀比。最后的一句话把我逗笑了:陈炉人过的是世外桃源式的陶公生活,只有别人羡慕陈炉人的份儿,哪还来的攀比?

2015年9月28日,我随“魅力古镇·相约陈炉暨铜川发展巡礼”主题采风团一行再次来到陈炉,参加采风活动。陈炉古镇第五届陶瓷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后,一年一度的窑神春秋祭祀礼仪在陈炉六面窑场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参加。人们穿起节日的盛装,敲锣打鼓,抬着三牲六畜前来拜祭心目中给了他们庇护及福泽的神灵。饭后,我顺着朋友高建龙亲手刻制的景区石磨盘导游牌,漫步在那如诗如画的小村里,不时走进一间看似平常却并不平常的院落,不平常是因为不经意间就走进了一座清代民居。看着满目的陶器同那些恬淡地生活在里面的老人攀谈,有意无意,一些关于陶的历史与传说就如沙漏那样从他们的笑容里流露出来,让人惊讶,让人感叹。我似乎又看到了与前两次不一样的陈炉,这陈炉,在每一角飞檐翘壁上,在清民居台阶上磨圆了的瓷片中,在一扇窗玻璃上剪纸的纹路里———一位80岁的老奶奶告诉我,那些拙朴而鲜活的剪纸是她母亲的作品……

在他们洋溢着自豪与欣喜的话语里,我还得知,陈炉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瓷烧造技艺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陈炉镇被命名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陈炉古镇景区成为3A级景区,2013年入选为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之一……我真的无法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陈炉,这弥漫着陶瓷精灵的古镇还将带给我多少意外和惊喜。

忽然觉得,从我三岁有记忆开始,从我专用的那只蓝花喇叭头碗开始,自己是在无意间读着一本叫做陈炉的大书,她注定是铜川的另一张靓丽的名片,将带着独属于这一方山水的血脉基因,走向世界,被更多热爱她的人们知晓……( 刘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