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墓坳战役的红色基因

墓坳战役旧址

墓坳战役旧址

墓坳战役旧址3

墓坳战役旧址

1949年3月11日,国民党马步芳部八十二军4个骑兵团8000多人进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四军十师4000多人奉命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耀县墓坳村一带阻击。一野四军十师面对强敌,坚决迎击,击毙敌二四八师少将师长兼骑兵纵队指挥官马德胜,毙伤敌1080名、战马五百多匹,粉碎了胡宗南、马步芳妄图偷袭消灭我四军主力的图谋,吹响了解放军解放全西北的号角!

一、墓坳战役经过

1949年初,继辽沈、平津战役胜利之后,淮海战役胜利,西北战场的国民党胡宗南部被迫转入战略撤退。为打乱敌军战略退却计划,按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1949年2月19日至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领导下,向胡宗南集团盘踞的关中地区发动了强大的春季攻势,相继解放同官(今铜川市印台区、王益区)、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淳化等县,直接进逼西安。胡宗南部在遭受我军重创后,纠集青海马步芳部开始疯狂反扑。马步芳以八十二军4个骑兵团由常宁向淳化地区进攻;胡宗南以11个师向第一野战军占领的蒲城、淳化、耀县、同官诸城实施反击。第一野战军采取诱敌深入,待机歼敌的方针,以第四军1个团配合关中地方武装游击于淳化方里地区,由十师断后,四军主力移至耀县西南地区。从3月5日至l0日,胡宗南集团第一、三十八、六十五、六十九、九十军先后占领口头镇、永乐镇、马额、袁家等地。马步芳部八十二军4个骑兵团在二四八师师长兼骑兵纵队指挥官马德胜指挥下进占淳化,一部进至爷台山地区。10日晚,我军侦悉马部进占淳化铁王,先头连至凤凰山、爷台山一带。四军依此情况,迅速改变原部署,主力向柳林、庙湾地区转移。

3月10日20时,四军十师奉军首长口头命令:“你们背靠柳林监视耀县敌人,若敌来犯,以一部节节抗退”。十师即以二十九团1个营留稠桑、麻子村,向耀县及马额镇方向警戒,若敌来犯,即沿稠桑、道东、墓坳一线节节抗退,主力集结道东向项牛村方向警戒;二十八团集结南北村、空头地区向淳化方向警戒;三十团集结高山槐、柴场子向铁王方向警戒,师部驻墓坳西村。并命令各团进入集结位置后,迅速构筑工事,若有敌人来犯,坚决予以打击,没有命令,不能擅自转移或撤离。

3月11日凌晨,敌骑兵部队从淳化出发,经方里、小丘、独石、蒿圪塔、潦池等地向北推进,拂晓时先头部队到达中吕,其主力向东北方向开始进攻高山槐,妄图直捣柳林,截断解放军退路。解放军三十团三营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给马部以迎头痛击。马部受阻突然改变方向,向南村解放军二十八团一营阵地发起进攻。一营在阵地前及两翼组织严密火力网,当骑兵冲入后,各种枪炮一齐开火,打得马部骑兵乱作一团,一营在此坚守7小时,马部未能前进一步。

9时许,马部见此处无机可乘,即以一部与解放军对峙,主力则沿沟底向南冲向中底、中吕方向,把重点移至墓坳村以南项牛村和道东一线,向二十八团三营和二十九团一、三营阵地猛扑,激战达4小时之久。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马部骑兵多次冲锋,骑兵步战轮番攻击都被击退,解放军战士子弹打完了,就端起刺刀肉搏,枪托打,石头砸。解放军二十九团一营二连指导员杨象宏掩埋了文件后,带领全连和敌人死拚。党支部书记刘福光带二连四、五2个班共12名战士,与马部数次肉搏,毙伤敌人70余名,直打到全部拼死在阵地上,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刘福光机枪子弹打完,就抡起机枪肉搏,直到光荣牺牲;四班长曾世荣、五班长王德录,子弹、手榴弹打完用枪柄打;同官解放军战士王建舟被刀砍伤后仍用刺刀杀敌3人。战后二连受到军首长的通令嘉奖,号召全军学习。二连党支部被命名为“刘福光支部”。

激战到下午1时许,马部骑兵迂回侧击墓坳塬以东阵地左翼,并趁二十九团一、三营交替掩护转移阵地的空隙突破了解放军阵地。部署在北墓坳二线阵地的解放军二十九团二营指挥不力,没有组织顽强的抗击掩护,更没有组织反突击,仓皇后撤,一时部队陷于混乱,失去掌控,被敌冲散,丢失山炮1门。马部乘机突破阵地防线,直扑十师指挥部。在这紧急关头,师长高锦纯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率师部主动北撤至插花岭高地,利用有利地形布置火力,阻击马部,将其堵截在插花岭下马鞍形地带。高锦纯指示师参谋长李振华亲临28团,同团长张亚雄组织火力顽强抗击,命令三十团从左侧实施反突击,与第二十八、二十九团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给马部骑兵以沉重打击。

下午3时,解放军侦知马部师指挥部设在墓坳村边的破土围子内,二十九团迫击炮连连长张兴发指挥炮火准确射击,击中马部师指挥所,马部本次战役的总指挥二四八师师长兼骑兵纵队指挥官马德胜当场毙命,师参谋长重伤。马部失去指挥,无心再战,在解放军反击下,仓皇溃退到耀县城。解放军三十团一营和二十八团一营截住马部3个连,压到沟里连夜袭击,俘敌18名,救出三原县被俘人员15名。

晚7时许,战斗结束。共毙伤敌1080名、战马500多匹。解放军伤160人、牺牲124人。马德胜1月份在旬邑张洪地区偷袭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部队得逞,由团长升为少将师长兼骑兵纵队指挥官,在这次战斗中受到应有的惩罚。国民党政府决定将耀县改为德胜县,为其举行追悼会,追授其陆军上将,并把尸体运回兰州安葬。两个月后,彭德怀在礼泉县城巧遇伤愈归队的解放军十师某部教导员王健和营长王生贵时说:“在墓坳塬你们打得好,打了个大胜仗,打死了他的师长”。

二、墓坳战役的意义

1、牢牢守住了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墓坳战役是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1949年春季攻势的收官之战。此战之后,马步芳部因受到重创而退回青海,胡宗南部再也无力进攻陕甘宁边区。同时,也彻底打乱了胡宗南战略撤退的意图。

2、打掉了国民党马步芳部的嚣张气焰。马家军是国民党在西北的一支最强悍的民族反动武装,作战时一手持雪亮的马刀,一手提快枪,彪悍嚣张。解放战争以来,不但从未遭到我军重创,我军反而在1947年九岘原战斗和1948年西府战役中受挫于青马,因此部分解放军指战员存在“恐马”心理。墓坳战役,是我军首次给青海马步芳集团以沉重打击,此战的胜利彻底消除了部队的畏惧情绪,极大地提升了士气和信心。在此之后,“青”“宁”二马部队遇到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再未占过便宜,逢战必败,直至被一野消灭。这一战也成为青马匪军由疯狂转向失败的重要转折点。

3、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马步芳部4个骑兵团8000多人,解放军只有4000多人,敌两倍于我军。马步芳部不但是骑兵,而且装备精良;解放军装备较差,就地阻击时,因时间紧迫,部分部队尚未完成工事构筑,战斗即已打响。但解放军战场选择正确,阵地设置巧妙,打法坚决灵活,作战英勇顽强,以牺牲124名、伤160名的较小代价,取得了击毙敌少将师长兼骑兵纵队总指挥马德胜,毙伤敌1080名、战马500多匹的良好战绩。

4、积累了步兵对骑兵作战的经验。一是依托坚固阵地,诱敌进攻。利用骑兵目标较大的弱点,诱其进攻,用排子枪、手榴弹雨杀伤骑兵,挡住其正面冲锋。二是挖壕堑、设绊马坑,使其冲锋受挫,自乱阵脚。三是用多挺机枪组成环形火网,在骑兵迂回包抄必经之地,以强大火力绞杀骑兵。四是大量配置迫击炮,枪炮结合打击骑兵的集团冲锋。五是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打击骑兵。作战中,解放军充分利用高山槐至柴场子一线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迫使骑兵下马作战,骑兵的优势转化为劣势。六是远打马近打人,确保杀伤力。

5、加快了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的步伐。1949年3月10日墓坳战役胜利。5月20日,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安;8月12日解放兰州;9月25日,新疆宣布和平起义。半年时间里,消灭了盘踞多年的胡宗南军事集团,基本解放了大西北。

三、设立墓坳战役纪念碑,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耀州区委、区政府请示设立墓坳战役纪念碑,已经市政府同意,我们认为此事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1、设立墓坳战役纪念碑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照金视察时的指示精神。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照金时指示:“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墓坳战役作战地点位于照金镇以南15公里处,是革命老区,时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耀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参战部队第一野战军四军十师即是一支从照金苏区走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第三路游击队,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了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爷台山自卫反击战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等历次重大战斗;部队指挥员四军军长王世泰、军政委张仲良、十师师长高锦纯等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十师广大指战员包括在墓坳战役中牺牲的124名烈士中,许多人都是来自当地及周边陕甘宁边区的子弟兵。因此,为墓坳战役设立墓坳战役纪念碑符合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2、设立墓坳战役纪念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墓坳战役非常惨烈,解放军牺牲124名战士。受战时各种因素限制,烈士们当时均由当地群众就地零散掩埋,设立墓坳战役纪念碑一直是英烈亲人们的强烈愿望。英烈的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口口相传,英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周围的群众。每年清明节,都很多群众自发祭奠烈士,也多次来信来访,要求设立纪念碑,以慰烈士的英灵

3、设立墓坳战役纪念碑符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要求。在墓坳战役地设立纪念碑,对于我们铭记革命斗争历史,缅怀纪念墓坳战役和在战斗中牺牲的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纪念碑建成后,将作为照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纪念设施遥相呼应,结为一体,成为全市乃至全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重要基地,对于丰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的红色内涵传承照金红色基因,弘扬照金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张崇华 刘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