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西村:美在记得住乡愁

22222222222

333333333333

“千年松柏万年槐,日月昭华信风来。苍枝幽幽并无语,平凡寂寂成高台。”2015年12月28日,走进印台区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制高点上的千年大槐树,这首名为《古槐》的小诗就刻写在大槐树旁边的木栅栏上。站在大槐树旁边的花坛上放眼望去,西村巷道沿公路而设、整齐宽敞,村子主干道两边是清一色的长城墙,古朴肃静,路边的常绿冬青被棕色的木栅栏围起来,古老的村庄一下子洋气了。漫步西村,环绕整个村子的文化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邻里相处原则、果乡丰收等系列文化宣传内容,充满生机和正能量。

西村是印台区有名的果业专业村,全村有果园2100亩,2014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600元,其中果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95%。富裕起来的西村人没有忘本,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他们注重传承农业文明。

行走西村,你能发现历经万千农事的碌碡、石碾,他们和守卫村庄一千二百多年的古槐一样,也被赋诗纪念。“磅盘碌碡场院平,勤劳人家朴素平。耕读乡间墟里梦,皇天厚土阡陌行。”此景此诗,可否让你想起昔日农村打麦场上碾麦、扬场、装麦子的热闹景象?旧时乡下人在磨盘上碾辣椒、做豆腐的场景可曾历历在目?“把石碾保护起来,并赋诗让大家参观,就是为了给农村后代人留个念想,让他们知道祖辈们的生活印迹。”西村大学生村官尹燕茹介绍。

为了把传承农业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完美结合,西村两委会一班人多方借力,邀请印台区科协主席王戈文为村里作了三首诗,分别是《古槐》《石碾》和《西村小景》。这几首诗被刻写在棕色的木栅栏上,增添了村里的人文气息,延续了农业文明,村上还在石碾、古槐周围设置了围挡,把它们保护起来。《西村小景》是西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风景的生动写照。“西村古风意绰然,把话碧云作笑谈。信步小道果林里,看处溢香报丰年。”来西村遛弯的城里人都会被这几首小诗吸引。沿着通村公路北上,两千多亩现代化果园生机勃勃地展现在眼前。防雹网、滴灌、诱虫灯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不时有村民开着小汽车来剪枝、冬管。

53岁的刘忠杰家里有10亩果园,这几年苹果价好,村里人几乎都在务苹果,刘忠杰也有了甜蜜的“负担”,我两个女子在外工作,我和老伴两人在家管苹果,劳力紧张得很。他告诉记者,自从西村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城里人下午锻炼时就沿着小路转到了村里,他还经常客串“导游”。“有一次我正和老伴在果园里摘苹果,锻炼身体的城里人来了,我就领着他们在村里转了转,给他们介绍村里的历史。”

村美人和,农村人的日子过得比城里还好。80岁的张松龄老人回忆起村子的变迁,感慨万千。“共产党好、社会好,现在路平了、宽了,有自来水吃,国家还给我们老年人发钱,好得很。”刘忠杰告诉记者,很多人以前讲究挣了钱了在城里买房子,依我看,城里还不如我西村,空气好、环境好,闲了大家在文化广场娱乐、看电影,村里还有阅览室,说不定以后城里人还要到我西村来住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给乡亲们造福。要把古村落保护好,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环绕西村一周,再次回到大槐树底下放眼远眺,对面群山绵延起伏,近处几棵大柿子树上挂满了未摘的柿子,不知名的鸟雀在柿子树上啄食,不时有小猫、小狗来附近的花坛旁边晒太阳,未融化的积雪堆积在这里的沟沟壑壑。在这里,你尽可以“看山、赏雪、观鸟雀”,体验美丽乡村的终极美好。(记者 董唯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