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杨怀勇: 我是人民的子弟兵

来源:铜川日报

20221208084754484-38-8b8c0.jpg

“我是人民的子弟兵”

——记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耀州区永安路街道东站社区主任杨怀勇

本报记者 高彧 刘冰剑 董唯韦

20221213082134139-88-ec56d.jpg

12月10日是个周末,杨怀勇和同事们到刚装修好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扫卫生,为其投入运营做好准备。

“杨主任,我要到广州儿子那儿去过冬啦,临走前来看看你。去年夏天暴雨,半夜里多亏你和咱退役军人服务队的人帮忙挪家具抽积水,不然我这老命恐怕都没啦。实在是舍不得离开你们啊……”11月26日,81岁的张金兰老人带着自己缝制的香包,走进了耀州区永安路街道东站社区主任杨怀勇的办公室。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20221213100457306-30-13a6f.png

17年来,退役军人杨怀勇把一个人员复杂、矛盾不断的民族聚居区——东站社区,变成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他本人荣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他创新建立的“四心”工作法得到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徐新荣的赞扬,全省的社区主任实地取经;退役军人“123工作法”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高涛评价“创出了特色,值得推广”。

他说:“我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

整治脏乱差,从破旧的棚户区到全国示范社区

1987年,走出军营的杨怀勇复员到原耀县商业局系统,很快又遭遇下岗。凭着军人的诚实果敢,他开饭馆、做煤炭生意,早早就过上了有车有房的好日子。

“挣钱多少是个够?人活着,总要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杨怀勇常常心绪难平。

机会来了!

2005年,耀州区首次招考社区工作者,杨怀勇脱颖而出,是被录用的唯一男性社区主任。

“你是男同志,希望能勇挑重担。”领导找他谈话。

“组织上把这2.5公里、33条巷道、1872户4702人交给了我,我就是这里的‘大家长’,群众的吃喝拉撒都要负责任。”杨怀勇欣然来到了耀州火车站边的东站社区。

初来乍到的杨怀勇意气风发,社区的老住户却不以为然。

“一个主任两个兵,租用两间小平房,桌椅板凳借着用,居民资料基本空”,有人调侃刚成立的东站社区。

办公室外,居民自建的房屋高高低低,煤棚杂物棚等私搭乱建随处可见。

20221213122216921-34-3d15d.jpg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主动往人堆里凑,在街谈巷议中捕捉信息,梳理工作思路。

一上手,先实施“面子工程”,修厕所、修路、建封闭垃圾屋。

他一次次跑上级部门“化缘”,资金没拨下来前,自己先垫资干。

“你说拆就拆了?人有三急,你今天不让我吃饭行,不让我上厕所行吗?”要修社区主干道边只有半拉围墙的厕所,周边的几户居民竟然拦着不让修。

杨怀勇三番五次找反应激烈的老李:“叔,你看这厕所烂的,下雨了还得打伞。要是咱儿子把对象领回来,上个厕所就能把姑娘吓跑……”

“要是两个月内建不起来,你把我这没本事的主任撵走!”

两个月后,一个贴着瓷砖、装有洗手盆的水厕在社区亮相了。邻里们对杨主任刮目相看。

在与群众的“论理”、交心中,杨怀勇边干边总结,由“门外汉”逐渐变成了行家里手。

20221213082332832-42-6856d.jpg

要彻底告别脏乱差,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社区没钱,杨怀勇自筹资金组建环卫保洁队,还解决了33名“4050”人员就业。平日里,坚持每周两次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义务劳动,涂白巷道树木、整治“三堆六乱”。

20221213094601441-22-3fba9.jpg

20221213094534653-84-ecb3e.jpg

瞅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契机,他把辖区内的旱厕都改成了水厕,一条条“泥水路”变成“水泥路”,露天垃圾台建成封闭垃圾屋,背街小巷装上了路灯。再后来,还有了倡导民族团结、尊老爱幼的巷道文化墙。

今年11月初,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殊荣之后,东站社区又荣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20221213094506562-89-b084c.jpg

“四心”换民心,群众从上访骂娘到送锦旗

棚户区居民缺少社会资源,有事了社区就是他们的“靠山”。

“只要我们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兄弟姊妹,尽心做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20221213094601841-56-5d7f4.jpg

杨怀勇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四心”工作法张贴上墙,即:对待居民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对待工作细心,改进工作诚心。

“‘四心’上墙了就必须做到!”在干部周例会上,杨怀勇郑重地说。

居民杨智华下岗又离异,带着两个女儿靠收破烂生活。杨怀勇帮助解决了救助保障,每年自己再贴补500元,将其小女儿从初中资助到大学毕业。

“杨主任一口气帮了我10年,这不沾亲不带故的……”杨智华眼圈红了。

爱民尽在细微处。

“三无老人”张小五不会做饭,杨怀勇把社区慰问老人的面粉交给蒸馍店,让老人直接去店里取馒头或鲜面条。

20221213094535029-92-e3c82.jpg

20221213095249717-5-aead7.jpg

居民荆耀宁患有小儿麻痹症,孤身一人过日子。杨怀勇争取民政项目,在他家的走廊、厨房、卫生间都安装了扶手,方便行走。

“杨主任的细心,我们许多女同志都比不上。”工作人员高静说。

诚心帮扶,让曾经上访骂娘的居民成了社区最积极的志愿者。

杨怀勇第一次见到盛金城是在区民政局,他用轮椅推着母亲上访,正和工作人员在争吵。

“我当时不认识杨主任,他劝我,我让他滚远点。他也不记仇,还说‘咱东站现在有社区了,以后有啥事就找我。’这些年,他给我家办了低保,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埋葬丈母娘,还是杨主任给掏的钱。这恩情要记一辈子。”盛金城感动了。疫情防控期,遇上社区核酸检测,他总是凌晨5点就搬桌子支帐篷,当起志愿者。

20221213094506444-15-dd4d5.jpg

都说拆迁工作是老大难。拆迁户给社区送锦旗,这样的“怪事”就出在东站社区。

2021年铜川“绿巨人”动车建设时,站房用地拆迁涉及东站社区83户居民,杨怀勇逐户讲政策做工作,在全省第一家完成建设用地交付。

“我瘫痪在床,是杨主任带人给我搬的家。锦旗上‘倾力为民办实事 排忧解难似亲人’就是我写的。”王宏彦感激地说。

20221213094821209-23-2f7fe.jpg

在东站社区,杨怀勇把扶贫助残、尊老敬老的事看得很重。

社区相继成立了慈善志愿红十字小组、老年协会、助残志愿小组等,不定期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帮助300余人实现再就业,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每年重阳节给70岁以上的老人开联欢会、免费体检……

在群众眼里,社区成了大伙儿的“娘家”。

17年来,这个曾经以告状、打架出了名的地方,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

20221213094615312-27-dd132.jpg

各民族守望相助,从不相往来到抱成团的“石榴籽”  

东站社区是耀州区唯一的民族聚居区,汉、回、苗、白、壮族群众在这里生活,回族居多。把社区打造成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大家庭是杨怀勇一直努力的方向。

刚到社区不久,听说回民白群林去世了,杨怀勇赶紧上门吊唁。白群林的老伴一见到他就跪下了,哽咽着念叨:“老白呀,杨主任送你来啦!”

杨怀勇愣住了。原来,在他之前,很少有汉族人参加回族人的葬礼,何况他还是个“主任”。

在场的回族群众心生敬意。

第二周工作例会上,新立一条规矩:居民的红事白事,社区主动出面张罗,增进感情。

做好民族工作要有载体。在杨怀勇的倡导下,“少数民族工作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回汉一家亲志愿服务队”相继建成。

20221213095548196-43-88736.jpg

租住在清真寺的维族小伙居麦和伙伴想卖囊,杨怀勇主动到市场监管局联系,帮他们在耀州区繁华地段申请了固定摊位。

“疫情刚开始,居麦连夜打了100个囊,捐赠给社区防控一线的人。”清真寺的阿訇卢应伟说。

回民王克鲁家庭负担很重,前些年俩儿子不好好做事。走访中,杨怀勇了解到王克鲁的小儿子会烧烤,就鼓励他开店,并帮他办了营业执照、找了门面。

“我这小儿子四五年时间就买了房和车。他哥后来也跟着他干,现在我活得像个人样啦。”王克鲁说着,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和王克鲁一样落泪的,还有苏大发。

苏大发是社区的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多年前跑运输欠了一堆外债,想回头再做老本行的腊牛肉买卖,又拿不出本钱。

“杨主任知道后主动借给我3万元,我很快就翻身啦。杨主任现在在回族群众中的威望比我还高,婚丧嫁娶主家都请他。”苏大发感慨地说。

2020年疫情期间,苏大发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2万多元的牛肉夹馍。回族群众也纷纷向社区捐款捐物。

20221213095638104-64-5f131.jpg

“各民族群众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细心的杨怀勇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张贴在工作室的墙上,下面用各民族群众团结互助的照片拼成了一个大大的“石榴”形状。

“看,这是咱社区的人在回族的古尔邦节、开斋节前到清真寺帮忙打扫卫生,这是回族群众在社区做志愿服务、为抗疫捐钱捐物,这是回汉一起整治河道,这是去年评选出的各民族‘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杨怀勇指着“石榴”开心地说。

去年,时任陕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徐新荣来社区调研,看到这颗“石榴”时由衷地说:“基层群众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领会透彻了。”

老兵有了“家”,从一盘散沙到退役军人工作全国先进  

11月23日,一条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奋力推着三轮车上坡的视频,刷爆了铜川人的朋友圈。网友纷纷点赞的志愿者,就是东站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

20221213095842151-23-344ba.jpg

“当过兵的人骨子里都有为民情结,一个眼神就能达成行动的默契。”杨怀勇很了解军人的战友情谊。

2019年8月,东站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杨怀勇担任站长。

怎样让散居的退役军人有“家”的归属感?杨怀勇反复调研思考,探索出“123”工作法,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核心,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治理,建立党建联席会、退役军人季度恳谈会、公开承诺三项制度。特别是会前,大家高歌一曲《战友之歌》,瞬间热血沸腾。很快地,辖区235名退役军人聚拢在了一起。

20221213094535503-81-ca1b8.jpg

为有效开展工作,社区对退役军人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并通过三级服务管理网络体系,在每个网格成立退役军人党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

每逢春节、“八一”,社区都会对辖区军烈属等进行走访慰问;对有困难的退役军人上门帮扶。

“凡是涉及退役军人的事,都要优先办、重点办、帮着办。”杨怀勇对退役军人开设专属“绿灯”。

退役军人李增社视力仅有0.02,老伴常年有病,网格员隔三岔五上门重点帮扶;退役军人任义腿骨折了,社区专门安排一对一帮扶,买米面、干重活。

这几年,社区先后为31名退役军人办理了低保,为16名退役军人办理了廉租房或廉租房补贴,帮助23名下岗退役军人实现了再就业。

爱出而爱返,爱意更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时,社区人手紧缺,杨怀勇一声号召,退役军人们勇挑重担成立了消杀服务队。他们不光搞社区消杀工作,还捐钱捐物、运送抗疫物资,给群众买药送菜、清运垃圾。

20221213082521038-14-8b022.jpg

“穿上咱这身制服,就要牢记‘服务’二字,时刻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哪里需要到哪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那天,杨怀勇的“战前动员”赢得阵阵掌声。

从此,这抹橄榄绿所到之处皆温暖。

夜间治安巡逻,周末捡拾垃圾;帮助居民通水修电,疫情防控全面消杀……

20221213100044408-58-66006.jpg

退役军人第五育民是解放社区居民,看到东站社区的军人风采,积极申请融入服务队行列。平日下班后,他主动给群众修水管、走电;疫情期间,他开着自家小货车运送物资、送医送药。

“复原30年,这次过得最有意义。”今年“八一”,手持“最美退役军人”荣誉证书的第五育民十分激动。

2021年底,杨怀勇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称号。 

今年7月,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高涛到东站社区调研时感慨地说:“杨怀勇不仅把别人没有干过的、难干的事情干好了,还创出了特色,我们要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