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野狐坡漫记

来源:铜川日报

野狐坡漫记

苏苏

春夏交接之际,随朋友来到铜川新区野狐坡村,原想以野狐为名的村子,定是隐在一片茂密的山林之中,青山绿水,鸟鸣不断,如迟子健《额尔古纳河右岸》所描写的人间仙境一般。可踏入村子,看到的却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野狐坡村坐落在距市区几公里处的平整坡地,如其他村庄一般,有一排一排的巷道,有高低错落的农家小院。

院墙边绿树成荫,小花朵朵,老者在屋前闲坐,幼儿在身旁嬉戏,打着盹的狗儿慵懒地趴在地,一只黄色瘦猫一下蹿上了墙头,一只花公鸡正闲庭信步地走着……

绕过院落,村史馆便跃入视线,白墙灰瓦,黄门圆柱,红匾黄字写着:野狐坡村史馆。

这个普通的村子,村史馆却别有洞天,它犹如一本书的导语,又似一部电影的前传,把一个村子的前生今世向众人娓娓道来。

据《耀州志》记载,野狐坡曾叫野火坡。传说这里林木茂盛,有狐出没,古人以狐为吉祥物,于是就有了野狐坡之名。

“牛耳山下毓秀钟英 文解元武大侠 耀州人杰传百代”村史馆内楹联上联,向人们展示了村子的人杰地灵,牛耳山、唐公主坟,似老鹰展翅的二百多年的龙爪槐……

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徐凤鸣,在村里的名人榜上格外引人注目,她的人与她的名字一样美丽。她有一颗乐善好施之心,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用自己娴熟的接生技术,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接生婆。她把小生命一个一个迎接到人世间,成了孩子们的“官妈妈”。连讲解村史的书记都自豪地说:“我就是官妈妈接生的。”

石磨、织布机、缝纫机、篱笆、背篓、藤条笼、麦插、剥皮机等,这些被光阴包浆的老物件,像从时光里走出的老者,慈祥和蔼地坐在田间地头,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这片挚爱的土地,他抽着旱烟,那烟气醇厚,经久不散。

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交通站会议群雕泥塑,出自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12岁孩子之手,栩栩如生的人物,或蹲或坐,举手投足中带着坚毅,连小小的茶杯都被小作者捏得分外逼真。这雕塑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先辈们为革命浴血奋斗的光荣年代。

野狐坡虽是山中小村,但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先辈们决然投入革命斗争中。1932年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创建地下交通站,组织骡子队,行走在耀州、野狐坡与照金之间,传送情报,运送棉花、粮食,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最好的教育、最好的铭记。在野狐坡宋双锋书记的带领下,老党员讲革命故事、村民回忆先辈事迹、幸福院里开设道德大讲堂、编写村志、绘编连环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用红色革命精神激励后人,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努力前行。

“落星原上硕果飘香 南樱桃北葡萄 古村盛名播九州”,这是村史馆内楹联下联,点出了野狐坡果品产业发展现状。不说樱桃,单说这野狐坡的葡萄,就是野狐坡村的“硬名片”。当葡萄熟了,铜川的大街小巷里,常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葡萄,正宗的野狐坡葡萄。”这叫卖声,声声入耳,总会引得路人嘴馋。随手称上几斤,洗净淘好,或看电视,或玩手机,不知不觉一盆就吃完了。这紫如玛瑙、酸甜汁多的野狐坡葡萄,从此就成了你舌尖上的美味,成了你走亲访友最佳的伴手礼。

谷雨时节,野狐坡的葡萄生机勃勃。为了发展优质葡萄产业,村里进行集约化种植,组织晒果节活动,调动果农种优质葡萄的积极性。同时,村里在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防治病虫害等事情上一点都不马虎,这让野狐坡葡萄远近闻名。

站在绿意盎然的葡萄园里,不由想起七夕节的古老传说。我想,若是七夕的夜晚到野狐坡的葡萄园中来,悄悄地坐在葡萄架下,一定能听到牛郎与织女的窃窃私语,因为野狐坡的葡萄园是那样的幽静,能赋予人们更多的遐想与浪漫。

沿葡萄园前行,小农夫乐园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劳动教育课堂已建成,这里是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基地,让学生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亲历春种秋收,播种希望,收获果实。萌宠乐园已入住了许多小动物,毛绒绒的小白鸭、呆萌的羊驼、调皮的梅花鹿、粉嫩软绵的小兔子,还有圆滚滚的黑白相间的小胖猪,听说还有许多萌宠都在路上。开园,这里一定会成为孩子与家长最爱去的打卡地。

乡村振兴给野狐坡注入了新活力。村子有了新厂房,有了社区工厂,村民就近上班,计件拿薪,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了不错的收入。在工作间,家庭妇女们成了工人,她们你追我赶,不停地忙碌着。宋书记指着一位正在埋头缝纫的妇女说:“前几个月,她手生,做不了几件,现在顺手了,出活很快,工资也高了。”听说,这里有的人每月能挣八九千,最少也能挣三四千。

村子建有箱包厂,生产的箱包出口欧洲,看着流水线上的箱包,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也许你在欧洲买的大牌箱包就出自这个小山村。

未入野狐坡前,曾以名寓意,把野狐坡想象成一个村僻人稀之地,可在这匆匆一瞥里拾贝,发现美好、记录美好,像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是一次寻觅乡愁的追忆,是一次红色教育的心灵之旅,更是一次感知乡村产业发展之行。

期待野狐坡这个宝藏村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