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包有目标 到人到事到责任 | 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精彩“民生答卷”

来源:铜川日报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职责重大、使命光荣。今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党的建设统领民政改革发展,切实提高民政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和改善群众关切的基本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升级发展,主动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织密服务网 “养老”变“享老”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要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走进耀州区尚善养老院,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独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温暖友爱的护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如果你亲身体验后会发现,老人们在这里很快乐。

美好的一天从各种锻炼开始。

“大家跟我一起做,手指合并再张开……”4月18日早上8点半,尚善养老院里的老人们吃过早饭后,都在院子里遛弯或者在活动室玩纸牌、打麻将,也会在护理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

住在养老院的南荣笑着说:“以前在家的时候,有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灾就只能扛着,到了这儿后,人家有专门的医生每天定时为我们量体温、测血压进行身体监测,有个啥病早早就给我们看了,现在这日子真是享福呢!”

老人会不会感到无聊?怎么可能!

“很舒适!”谈及在这里的生活,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这儿住惯了,大家都很熟悉,没事儿还能聊聊天。”56岁的余全喜说,经常会有学生、志愿者来这儿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让养老院里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为了给老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丰富老人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养老院还带着老人们拍视频,热闹的生活治愈了他们的孤独。还有不少团体活动,很多老人都乐在其中。

耀州区尚善养老院院长魏晓芳说:“我们将秉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宗旨,不断改善照护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运营模式,助力特困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当前,老龄化社会正加速到来,居家适老化改造是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家住耀州区董家河镇孝义社区的张玉阁老人,早些日子从民政部门拿到了高清摄像头、医用防褥疮床垫、床边起身扶手和床边坐便器时,对它们的作用将信将疑。安装半个月后,铜川市尚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上门进行回访,了解老人的使用情况。“自从有了这个扶手,我再也不用担心每天躺到床上不能动弹了,自己扳着这个扶手就能活动,还能预防我掉下床。床上铺的褥疮床垫有种清清凉凉的感觉,家人还能通过安装的摄像头查看我在家的情况,这些东西真是太方便了。”赵玉阁说。

据了解,铜川市尚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接了2022年耀州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250名老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10名老人进行家庭床位建设,如期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智能技术的应用,一户一策的服务模式,为居家养老传统模式增添了新的元素,我们着力打造受惠面更广、服务更好、发展更可持续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床边有照护、周边有服务。”该中心党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刘娟说。

用心解难题 救助有温度

困难群体的生活冷暖,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困难群体的救助管理,关系着公平和稳定。让老有所养,急有所救,弱有所扶,鳏寡孤独者皆有所依,才能聚民心,暖人心。近年来,我市救助管理工作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原则,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稳提升,切实织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近日,记者走进市救助管理站,感受到了我市救助管理工作的温度,看到了我市民政人的爱心和责任。

“40多年了,终于又回到耀县了。”拄着拐杖的82岁白发老人王建国(化名)激动地说。对年迈的他来说,回到故乡养老弥补了心中多年的遗憾。

“今年3月,收到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告知函,称一位自述家乡在耀州区的流浪老人想回家。我们第一时间安排人去对接走访。”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攀介绍说。西安到铜川仅60多公里的距离,但因王建国离家多年,无户籍底册信息,回家的路走得一波三折。

由于没有户籍信息,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拿着照片去村上、街道、派出所多次走访询问。经走访新区坡头街道华原村村干部,称以前村子里是有一人叫王建国,其父母、大哥已经去世,现其嫂子和侄子还在铜川,由于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人,因此想要为其办理落户,就必须与其亲人进行DNA比对。为此,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合街道办、村干部等,多次上门与老人侄子进行沟通,最终顺利完成DNA比对。 

4月19日,王建国在救助站和街道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办理完户籍手续,顺利入住华原村逸苑居养老院。

近年来,为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救助工作,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点、线、面”巡查机制,构建公安、城管、区县民政多级多部门联动救助;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做好宣传,“全天候”响应,新区半小时到位,为需要救助人员撑起了温情之伞。走进市救助管理站,宿舍、食堂、超市、浴室、理发室等应有尽有,使被救助人员感受到家一般温暖。

“救助管理工作需要善心、爱心、耐心和贴心,我们将继续做好人民群众的冬日送暖人,雨天送伞人,黑夜送灯人,为和谐社会贡献民政力量。”王攀说。

基层微治理 服务零距离

社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细胞”,是民生福祉的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各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在社区治理中,做到了“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居民有困难,社区有办法;居民有意见,社区能听取”,以精细化社区服务推动了我市基层治理提质升效。

“社区给免费安装的床带、摄像头很好用,还专门派人上门量血压、做按摩,比儿女都好,没想到老了享了社区的福。”新区咸丰路街道锦园C区5-4号楼67岁的吕女士感激地说。

“自从有了这个CPS胸牌,我走哪儿都戴着,连睡觉也踏实多了。”家住锦园C区4-6号楼83岁的唐女士开心地说。

吕女士和唐女士都是锦园社区“智慧居家养老项目”的受益者。“我们社区独居、卧床、生活困难老人较多,近期我们为社区30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免费安装了智能养老设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提升老人们的生活质量。”锦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李文静说。

4月18日下午3时,新区咸丰路街道绣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格外热闹,美妙的音乐声中,有幼儿在上早教课、有儿童在玩积木、有孩子在看书……

“我自己也教不了,专业老师免费教,娃也爱来,还没到时间就早早来了。”住在绣园社区梧桐林3号楼的王秋菊经常带2岁多的外孙女来上早教课。

“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张课桌,让每个妇女都有活动的平台。”绣园社区工作人员祁婷婷谈起建立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的初衷时说。如今,每周精心安排的亲子活动持续开展,每天早教课安排得满满当当,活动室内老年人载歌载舞,青年女性来了可以练练瑜伽。周末了,孩子们还能在社区上舞蹈、书法、演讲等兴趣班。走近绣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社区该有的“烟火气”。

据悉,近年来,市民政局围绕社区治理体系完善和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不断发力,成效显著。2023年至今,我市锦园社区“三张清单,四化共治”工作经验入选中组部“全国先进典型社区案例”,新建的长青社区、兴业社区、绣园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建成耀州区石柱镇西古村等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耀州区董家河镇孝义社区等6个智慧社区,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