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展风采
——记印台区妇联干部、前塬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丽霞
本报记者 袁欣
8月11日,夏末初秋的午后。在印台区印台街道前塬村,一名短发的扶贫女干部脸晒得通红,腿上一片一片尽是蚊虫叮咬过留下的疤痕。她推开一扇虚掩的大门,冲院内喊道:“姨,我来啦!”“咋来得这么晚,我等你一起蒸馍哩!”“村上有事哩,耽误了。”“赶紧来,在屋里歇歇!”说罢,一位满头白发一脸笑意的老年妇女拉着她就往窑里走。
这名女干部就是36岁的印台区妇联干部刘丽霞,自2017年3月,受组织选派到印台区印台街道前塬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至今已有3年。2019年4月起,她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也是全区仅有的3名驻村女工作队长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扶贫女干部的不易
白天冒着高温酷暑奔走在田间地头、扶贫产业一线,晚上到贫困户家里开展完夜访已是深夜,这些对刘丽霞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刚来村上那阵,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2017年的一天,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刘丽霞中午饿得晕倒被送往了医院,还紧急做了阑尾切除手术。再后来,她和其他包村干部改造了一间厨房,自己动手做饭,由于买菜不方便,每次吃饭只能以面食为主。
刘丽霞告诉记者,要管这么大一个村,事情特别杂、特别多,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从周一到周五都在村上,有时单位忙不开还得回去帮忙。经常是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11点才能休息,有时周六、周日也还要在村上处理事情。为了省10块钱路费,她就常常山上山下地靠双腿跑。
刘丽霞的爱人和5岁的儿子都远在陕北榆林,加上她很少有休息的日子,一年到头都回不了两次家。自己的孩子不在身边,有时看到村上的小孩子就觉得特别亲,她把一腔母爱倾注到这些孩子身上,给他们做蛋糕、买零食,买衣服,甚至还偷着给些零花钱。她说:“看见村里的孩子,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为了不想孩子,我只有让自己更忙些。”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刘丽霞曾在陕北贫穷的农村生活过,打小就知道村民的疾苦,因此她在内心深处对这些生活艰难的村民们充满了同情,想真心实意地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45岁的刘小慧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婆婆长期患有糖尿病、脑梗、脑萎缩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女儿还在上大学,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在外打零工和政府低保金来维持,生活过得不宽裕。得知她的情况后,刘丽霞帮她在村里招商引资的面皮厂找了份工作,每天上半天班,能照顾家里生病的老人,一个月能有2000块钱收入,极大地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2019年,村上有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意外摔伤,刘丽霞跑前跑后帮助照料、擦洗,多方联系其外嫁的女儿回家照看,并联系爱心企业捐赠了70袋纸尿裤。
每年春节慰问贫困户;“六一”期间,为建档立卡贫困儿童送上节日礼物;“七一”期间慰问贫困老党员;重阳节联系爱心企业为70岁以上老人送暖褥,为贫困群众捐赠物资……争取项目资金,建立了前塬村“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学习、休闲的温暖阵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座投资300万的面皮厂,有力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问题;修建了9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从根本上解决了村上旱季用水难的问题……在刘丽霞的真情帮助下,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0%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2%降至目前的0.6%,顺利实现了全村40户136人的脱贫目标。
2019年,在刘丽霞的带领下,村上推选市级“五美庭院”1户,区级“一强四好”致富典范1户、镇级1户、村级4户,树立镇村两级“好婆婆好媳妇”8名。
前塬村妇联主席张雅丽说:“丽霞工作认真,干事情风风火火,从不拖延。村上能有今天的局面,也是多亏了有她在这下狠劲呢。”
扶贫路上有了更多牵挂
68岁的翟瑞芳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儿子在外打工,老伴去世后,仅剩她一人孤孤单单地生活。在她心里,这个驻村的陕北姑娘就是她的干女儿,还把自己拿手的做麻花、包饺子的手艺教给她。逢年过节,刘丽霞不是给她割块肉就是给她买保暖内衣、毛巾等一些生活用品。远离亲人,独在异乡工作的刘丽霞,把这位独居的老人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一开始来村上,就是就想着要好好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根本没想到几年相处下来,心里多了这么多的牵挂,积淀下这么深厚的感情。所以,我现在是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他们卖命。驻村工作队不是干完活就撒腿跑了,后面的任务还重着呢,只要村上需要我,不管有多难,我都要用心把脱贫攻坚工作干好。”刘丽霞深情地说。
责任编辑:冯立涛